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句式(译意)不亦……乎?「.不也……吗?」得无(无乃)……乎(与)?〔.该不会……吧?〕〔.恐怕……吧?〕何(何以、何故)……为?仁.为什么……呢?〕孰与……?〔.与……相比……?」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l……?]如(若、奈)……何?〔.把……怎么样呢?〕 例句(译句)▲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你那么纯正聪明却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日食饮得无衰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求,无乃尔是过与!—求,恐怕该责备你吧!▲是社极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鲁国的社程之臣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诸…  相似文献   

2.
“得无……乎(耶)”这种句式虽说固定,但翻译时又相当灵活.(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得无教吾猎虫所耶?(《促织》)(4)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有些参考书将以上四句中  相似文献   

3.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4.
亮亮,你一个人在家,不会害怕吗?我?害怕?怎么可能?你就臭美吧……我是亮亮耶!放心,不会有事的,我们下棋吧!但愿……顾嘉编绘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开一下门好吗?请问你是哪位?对不起,爸爸说过不能开门,请您留下联系方法,等爸爸回来,我让他跟您联系!对不起,不行!爸爸妈妈现在不在家,  相似文献   

5.
1.求,无乃尔是过与?课本注为:“难道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注有两个错误。把“无乃……与”译成表反诘语气的“难道……吗”是第一个错误。“无乃”不是表示反诘语气,而是表示委婉语气,作用是用委婉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意义相当于“恐怕”、“只怕”等,它常和“乎”或“与”构成固定句式。“与”通“欤”,用法与“耶”相似,“稍微带些测度的意味”(人教社《古代散文选》中册附录)。“无乃……与”应译成“恐怕……吧”。把“尔是过”译释成“你的过错”是  相似文献   

6.
该期末考试了,你复习得怎么样啦?有什么诀窍吗?请看刘老师给我们支招吧.……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初语课本选人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的注释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这个注释将“得无”理解为“怎能不”,表示反问。可是《教学参考书》中这样解释:“‘得无……乎’,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或许……吧’。”两种解释意思有差别,语气截然不同,究竟哪种理解更贴切呢?  相似文献   

8.
备课中,觉得文言教材有该注而未注或注释有失误的,今不惮愚陋,试作诠释,辑录于后,供同事们参考。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不亦……乎”是文言中的一种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结构,可译为“不是……吗”。  相似文献   

9.
迪迪:吉吉,浏览器你会使用了吗?我怎么还是有些不明白? 吉吉: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你不会没有认真看书吧。你瞧,在  相似文献   

10.
《论语》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般注本都这样解释:"学习而且不断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但我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从字面上看也讲得通,但三句话各自独立,毫无联系。我每每心生疑惑:孔子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15,(3):10-1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复习了吗?曾子(名参)在孔子学生中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其智远不如颜回、子路等人。曾参虽拙了那么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喜欢一个人安静下来反思。不过,后来嫡传孔子学说的反而是他。他著了《大学》,而著《中庸》的孔子的孙子子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课本将该句译成“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译句有两个问题。首先,将“无乃……与”对译成“不是……吗”这种强烈的反问语气,不符合师生开始交谈时的实际情境。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恐怕……吧”译“无乃……与”,全句译为“恐怕要责备你吧”,明明有所肯定,偏偏以揣测语气出之,委婉曲致,甚是贴切。  相似文献   

13.
文学现象与文学思潮研究 ’唐无名氏诗考辨(上)………………………………………………………孙方(1·1)媒介·象征·催化剂 一一《琵琶行》音乐功能论………………………’……………………赵永建(1·8)从不同艺术途径建构的乡土小说 · ’ 一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研究之二………………………………………白春超(1·12)欧文·威斯特一’_美国西部文学的中心人物…………………………··…·刘清德(1·20)孟子的养气与审美……………………··…………·:……·…………………·高恒忠(1‘27) -Cura-~在 - 。 , 一二兼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5.
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能如婴儿乎",王弼本、帛书本皆作"能婴儿乎",今从傅奕本。婴儿、水、女性,这是老子常用的意象,正可以代表老子的无为、柔软、低下、谦和、素朴、不争等思  相似文献   

16.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读《论语》的时候,会感觉到孔子是个朴实而且温厚的人。你看,书里面记载他的言行,第一条就是说人怎样才能快乐,样子不像一个严峻的老师。怎样才能快乐呢?首先是学到的知识能够时时温习。在温习时,我们的聪明才智有了增长,心里岂不是很愉快吗?古时交通不便,远道访友那是很难得的事情,难得的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行笑.四场:“各任莽爱的该着,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位靳朋友……鸟岛齐快过来!” 目目豁:……(从山一样的调宜农里拾硬头来》呀略,我来了我来了·… 卡夫卡:“你在千活吗?那优免了!让我来向各泛大人解释吧。在一个风和日丽,万里无去的日孚,我决定将俩!班统什坡个苦……啊,不,  相似文献   

18.
甲:假如有客人到你家来,你会接待吗?乙:待客谁不会太简单了。甲:那就来试试,你当主人,我当客人。乙:行,谁怕谁呀甲:(敲门)喂,请问家里有人吗?乙:没人?难道我是鬼不成?甲:(对观众)什么态度?还说会待客呢?乙:(做开门状)你敲我家门干什么?甲:小朋友,我找你爸爸。你爸爸在家吗?乙:不在,进来坐着等吧。甲: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乙:那谁知道呢?9点不回10点回,10点不回11点回,11点不回……甲:12点回。你让我等到天亮啊!乙:是你自己要等的,关我什么事?甲:你这样待客太没礼貌。乙:我没礼貌,把你赶出门了吗?你说该怎么办?甲:你应该这样,我问你“家里有人…  相似文献   

19.
童稚趣语     
—小明,快未看,小鸡孵出来了。—妈妈,我也是这徉来的吗? (戴国珍)—爸爸,电视里的那些尤头是什么人?—·那走和向。—澳,那我爷爷也是和尚啦。 (王月梅)一一然然,你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记住了吗? 一一记住了,妈妈,那我上学、放学路上该听谁的话呢?〔薛烽)童稚趣语 ~~  相似文献   

20.
封面的故事     
每一个小家伙都是父母心中的绝世宝贝。你想秀一秀自已的小宝贝儿吗?你想给小家伙留一份值得回味的纪念吗?来吧,来吧,相约在《母婴世界》,来一次母予(女)秀,做一回封面模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