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造成其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而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效果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成因,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并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福州市培智学校为例,提出了培智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有可能高于普通中小学教师这个大胆猜测,并通过相应的问卷调查使这一设想得到确认。在此基础上,就培智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培智学校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是一个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的群体,应从社会、学校及高职教师自身等方面探析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时策。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严重心理疾患,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要建立良性的支持系统,学校要改进组织管理,教师个人也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6.
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个人因素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引发学生心理障碍。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因素。为此要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使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文化,同时还要强化个体自我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8.
李玉向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84-87,109
特殊学校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的事实,但具体到特殊学校教师个人其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就应从社会方面改善大环境,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从学校方面改进管理,体现"以人为本";从个人方面学会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来主动有效地进行干预,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预防、缓解或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职业倦怠的问题入手,对高职院校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内、外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外部从社会和学校,内部从教师自身方面来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当今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倦怠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既源于教师自身的问题,也受教师工作的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预防和缓解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应从三方面努力: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健康的教师发展观念,师专院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政府社会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2.
管玮 《职教通讯》2015,(2):64-67
青年教师作为现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当前高职青年教师面临着各方面巨大的职业压力,甚至衍生出职业倦怠。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主要有社会不认可、工作任务重、职业生涯发展困难、学校管理落后等方面原因,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本文从职业学校教师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从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等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静 《考试周刊》2009,(16):24-25
目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趋凸显,本文究其成因,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预防和缓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焦智峰 《河北教育》2014,(10):27-27
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个环节人手,培养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加教师的幸福感,这样才能有效消除职业倦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职业倦怠,走向快乐幸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困扰的一个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缓解措施。对缓解我国中小学教师面对的职业倦怠,促进其专业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延伸到教育领域。农村职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特别的表现,它对社会、学校教育、学生及教师自己产生了不良效应。其产生根源主要有受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局限、职中生源质量的下降、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社会认同度的降低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克服和预防农村职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当地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沉重的升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落后的学校管理导致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本文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学校在避免和缓解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要。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便会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避免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20.
调查表明,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其形成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及教师个人四个方面.预防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要从四个层面入手: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的地位、性质.善于自我调适;学校要优化人文关怀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