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效果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成因,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并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严重心理疾患,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要建立良性的支持系统,学校要改进组织管理,教师个人也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平 《天中学刊》2010,25(2):71-72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社会及个人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改革高校考核与职称评定政策、加强教师定期培训工作等建议,并提出高校教师要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进行自我调适,从而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复杂的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易导致教师产生身心健康问题,而且也导致教师的职业成效降低,从而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但在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其教学和育人。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为例,通过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正才 《大学教育》2019,(3):169-171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高校必须拥有一批健康向上、知识渊博的教师。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直是阻挡高校教师发展的一大难题,通过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可知,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伦理道德缺失、职业期待淡漠、职业生涯规划凌乱、工作计划缺乏安排。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高校可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自身因素出发,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感到精疲力尽、具有消极的自我评价以及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且在教学中遇到挫折便沮丧无助等状况。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职业特征、个人、工作和社会四个方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改善学校组织氛围以及加强社会对教师的理解、适当提高教师待遇是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波  张志华 《江苏高教》2012,(1):101-102
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成长、组织环境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分析成因,并从教师个人、学校组织和社会环境等层面提出对策,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实现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职业倦怠是指人在职业生涯中因社会生活的某种情境而出现的一种身体和精神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而且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客观分析和清算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和看待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必然性,可以有效地使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并努力减少其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倦怠"。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在现代社会里 ,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由于现实利益与职业理想的矛盾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多重角色导致的心理冲突。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须从优化教育环境、教师自身进行完美人格塑造和接受培训做起。  相似文献   

13.
职业锚理论探讨教师从业的主观价值选择,给出了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新视角。教师职业锚有多种,它启示我们要将教师视为学校的主体,使教师的内部价值与学校的外部工作要求相匹配,学校要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创设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师德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十分迫切。敬业、爱岗、奉献三者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建立适合的师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厌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身心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曲“高原期”,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同时加强教师的学校激励哥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从学者提出的卓越教师的特质结构与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表现进行分析对比来看,二者有内在的相关性,即具备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抗逆能力、持续自我的反思的素质等,这是决定一个教师避免进入“职业高原期”或者面临“职业高原期”时在身心和正向发展方面积极努力并且迈向卓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院校管理和教师发展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从管理上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创造积极的院校文化、实施人性化管理、帮助教师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认知的学习和训练。从教师发展方面通过创建自己的目标认同、情感认同和专业认同,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专业化是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大学教师专业化进程,需要从组织制度、运行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方面构建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快大学教师专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职业行为偏差、人际交往障碍、生理—心理不良症状等方面。教师的职业压力、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缺失、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强调教师专业增权,减少来自科层制压力,倡导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等策略,营造出适宜教师发展的和谐心理气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