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清末书院改制与学堂兴起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改制及学堂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社会变革是书院改制,学堂兴起的根本动因;清末书院自身积弊太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其改制的内在依据。书院改制的两次高潮是19世纪末的戊戌书院改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书院改制。书院改制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始自唐代,历经千年发展,至清末内忧外患的时局之下,被一纸诏令改制为学堂,嘎然亡于盛势.改制后,书院虽成为历史,其精神却始终未曾被遗忘.时隔不久,胡适在南京东南大学演讲时就感叹"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1].而近年来,随着书院热的兴起,书院改制也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清末急剧的社会变革中,书院被视为守旧的堡垒而受到严厉的批判,直至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1901.9.14)被清廷宣布改制为新式学堂,制度层面的书院因此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消失了。在书院改制110周年暨岳麓书院创建1035周年之际,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  相似文献   

4.
△1898年9月,南昌友教书院改为算学堂,这是光绪帝下诏改书院为学堂后,我省设立的第一所算学堂。  相似文献   

5.
书院改学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教育属于为科举制度服务的儒学教育体系。清末,随着学堂教育的出现和对传统教育改革呼声的高涨,书院加速衰落,最终改为学堂教育。书院改学堂,有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国家的政令、政策的监督,也有来自民间的呼声和志士仁人的努力,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朝政府明令全国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在省城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安徽省城安庆的敬敷书院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就改为求是学堂,这时又改为安徽大学堂。这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随后,新教育制度建立,《癸卯学制》公布,安徽大学堂改名安徽高等学堂,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任该校监督(相当校长)。一九○六年,在安庆建立省立政法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一九一○年又创办了高等农业学堂。这是安徽早期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清廷宣布我国古代书院改制为学堂110周年。岳麓书院为此积极筹备了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活动,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古代书院研究的热潮。本刊特约岳麓书院四位专家分别从古代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的董事会制度、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书院改制对近代书院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撰写了四篇笔谈文章。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下令改书院为学堂.这一改制,标志着制度层面的传统书院的消失,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的书院传统也随之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今年是书院改制110周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11月4日-6日隆重举办了“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开拓——纪念中国书院改制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特辟栏目,选取部分代表性论文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4,(24):F0002-F0002
安庆师范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其前身敬敷书院始办于1897年,是当时安徽唯一的高等学府。桐城派祖师刘大魁,姚鼐曾任敬敷书院山长。其后,书院先后改为安徽从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击下,在清末"新政"时期纷纷依照"新学制"规定改为学堂,大体完成了旧有教育资源的近代转换,为河北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书院在中国教育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1902年全都改为学堂,书院一词从此成为历史。本文着重从现代大学具有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为何书院未能如中世纪欧洲大学般发展成现代大学,反而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教育家吴汝纶的生命世界与莲池书院维系在一起,他倡设莲池讲学院,创办东西文学堂,加强莲池书院的教育管理;面对新教育改革中的两难困境,主张废除科举,改革书院,引进西学,建立学堂。清末书院改制时,他卸任书院院长,带着在莲池书院中遇到的问题踏上了考察日本教育之途。  相似文献   

13.
书院改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肇始于百日维新,完成于清末新政。湘西地区虽地处偏远,但在当地开明官绅的引领下,书院改制迅速推进,在数年内便完成由书院到学堂的转变。此举传播了西学和新式思想。书院改制开启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化转变的历程,它不仅构建了湘西近代学校的基本框架与体制,还创新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加速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清廷宣布我国古代书院改制为学堂110周年。岳麓书院为此积极筹备了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活动,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古代书院研究的热潮。本刊特约岳麓书院四位专家分别从古代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的董事会制度、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书院改制对近代书院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撰写了四篇笔谈文章。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清廷宣布我国古代书院改制为学堂110周年。岳麓书院为此积极筹备了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活动,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古代书院研究的热潮。本刊特约岳麓书院四位专家分别从古代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的董事会制度、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书院改制对近代书院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撰写了四篇笔谈文章。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清廷宣布我国古代书院改制为学堂110周年。岳麓书院为此积极筹备了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活动,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古代书院研究的热潮。本刊特约岳麓书院四位专家分别从古代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的董事会制度、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书院改制对近代书院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撰写了四篇笔谈文章。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书院,中国古代特有的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集教学、藏书和祭祀三位为一体的教育机构,也是私学的制度化,它与政府官学共同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两大教育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随着清末改制,古代书院实现了成功转型,走完了它几经曲折的艰难历程,步入了近代新时期的学堂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9.
书院文献     
近人颇主张书院制度,足辅学校所不及。其实往时书院亦全恃宏奖风流之大吏,延聘山长得人,始有实效。否则秕弊百出,亦无非庸流之窟穴而已。清季纷纷改为学堂,遂使多年书院文献皆湮灭不可得见。偶录数则于左。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时期,浙江书院全部被改为学堂,但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并未消殒.例如天目书院的创建延续了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