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前任总理拉吉夫·甘地在1985年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指出,政府正在积极考虑在教育改革中实施学位与职位相分离的措施。1986年,印度政府在其公布的《国家教育政策》中专列“学位与职位相分离”一项内容,规定要“在一些经过选择的领域中开始实行学位与职位相分离”。印度的学位与职位相分离这一措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印度具有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堪称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拥有仅次于美国和苏联而为世界第三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人员队伍。印度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始于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印度的大学在1946-1947年度仅为18所,至1984-1985年度上升到135所;同期各类学院数分别为636所和5000所;高校入学人数,1946-1947年度为22.5万人,  相似文献   

2.
学位内涵与功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0):62-66
学位的内涵随着学位制度的发展不断演进,学位及高等教育经历了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价值观的变迁和争论。学位及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显示,学位与学位制度变革是适应不同时期知识生产模式演化的结果。为适应知识生产的需要,学位制度必须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3.
世界学位制度的发展规律显示,学位制度的持续改革和发展是一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点的转移,迫切要求学位制度增强适应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建立学位研究的支撑体系、修改和完善<学位法>,是构建中国特色学位制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印度独立后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国情和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印度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经验对于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无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印度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采取措施遏制人才外流,学位与职位分离,成立质量鉴定委员会,大力发展自治学院”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位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20多年来,我国学位制度在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性.突出表现为:内容规定滞后、创新因子不足、结构划分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当前,学位制度的改革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尽快颁布实施《学位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基础学位计划》是英国政府2000年7月颁布的政策文本,是英国政府为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教育的需求而进行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反映了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本位”倾向,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计划比较紧密的结合,渗透着合作的理念。这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设置职业教育学位的前提是要分析其独立于其他类型学位的学理基础和现实基础。技术知识的独立性是职业教育学位存在的学术根基,实践逻辑是职业教育学位存在的现实基础,职业教育学位的本质是技术知识生产和运用能力的证明。由于技术知识的开发越来越依靠建制化的高等教育,现实中基于实践逻辑的研究能力亟待拥有评价载体,且职业高等教育的体系化需要相应学位制度的支撑,因此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置存在其现实必要性。多年来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具备了专业教育的性质,且我国高职院校具备技术研发的基础实力,加之国际多元职业教育学位设置模式提供了参照,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置具备现实层面的可行性。未来应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强化职业教育学位的学术根基,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体系及其与专业学位的衔接机制,并制定与职业教育学位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探索是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发展,订立研究生学位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1955至1966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新中国曾多次拟订研究生学位制度,并对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遗憾的是,囿于其时人们对学位本质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内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几次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努力都功亏一篑。深刻分析和厘清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建立历程,既有助于当前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学位制度,亦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与动力。  相似文献   

9.
从学位制度自身改革和完善、推动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设置副学士学位的必要性,并从科学定位副学士学位的功能、进行高等教育配套改革和制订《学位法》三个方面对设置副学士学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位分类目录编制攸关学位教育的管理与质量保障。印度学位分类目录是从国家层面对高校学位 名称和学位底线标准予以规范的分类系统。在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治理体系变革的综合作用下, 印度学位分类目录在分类和调整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强化了自身功能的同时,目录的编制也充分 体现了中介机构的参与性和专业性。研究印度学位分类目录对加强我国学位授予和学科专业分类目录的科 学性、整合性、引领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位制度是评价学术水平的客观标准,为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学术能力等各方面的依据。198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制度条例》,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的学位制度可能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制度和学位授予的需求,主要存在学位层级过于单一、学位过渡缺乏灵活性和学位授予条件模糊不清等问题。文章借鉴西方学位制度的经验,提出增设副学士学位、增设专家学位、量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英国基础学位是由英国政府2000年正式公布实施的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方式,这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劳动力的强烈需求而对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实施的改革,通过对英国的基础学位制度、实施情况及其特点的介绍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借鉴英国基础学位课程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开始,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同样大规模扩招,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1999年后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可以明晰我国今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变化主要表现为:由“效率优先”向质量和公平价值取向变化;由重学术学位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变化;逐步确立服务需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生阶段的新的学术领域在美国的崛起方面,本文提出了四个相关的主题。首先,本文追溯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学位项目的起源和程序化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课程发展和专业化的演变。第二,通过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在研究型学位(Ph.D和M.A.)和专业学位(Ed.D.和M.Ed)的发展历史,本文指出在整个20世纪,教育学院都在力求区别对待这两种学位类型,而且努力证明这些学位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原因和不同的要求。第三,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崛起逐步形成了一种知识基础,它反映了与大学历史和传统、大学管理与治理、大学课程、学生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相关的正在增长的研究生产力。与许多其他学科和专业领域一样,这种正在发展中的知识基础发轫于致力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期刊、丛书、专著以及期刊文章。第四,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学位项目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对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正在演化中的高等教育的多学科领域提供了一个粗略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正学位制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文化交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为了提供学位制度理念的解释与实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来考察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及变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学位的本质和功能。在知识社会,学位不再囿于学术这个范畴,而被置于广泛的高深知识活动之中。高深知识包括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其活动包括高深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应用各个方面。在社会  相似文献   

16.
学位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围绕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和需求,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考虑,要突破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二元框架,构建中国特色的“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科学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四级三类学位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学位制度体系,促进我国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满足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位条例》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其象征意义和实践意义早已超出学位制度建设的范畴。学位层级和学位类型的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申申 《江苏高教》2005,(6):127-129
俄罗斯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中的副博士学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学位设置而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同时也显示了俄罗斯高等教育一贯的严谨风格。这一学位设置的内涵在诸多方面对我国学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目前学界围绕“三轨制”和“双轨制”两种可能方案展开激烈争论,两种方案都有现实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认为为了明晰高职教育学位发展的未来路向,首先要理清高职学位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高职学位缘起于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后学位观的流变,作为一种独特的以技术知识生产、传承与扩散为旨归的创新领域,究其本质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识创新水平的一种制度性认可,区别于以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生产为基础的科学学位及专业学位。提出高职学位体系的构建应坚持职教属性并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从法律修订、管理运行、内外衔接等方面做到长远规划,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学位制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文化交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为了提供学位制度理念的解释与实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来考察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及变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学位的本质和功能。在知识社会,学位不再囿于学术这个范畴,而被置于广泛的高深知识活动之中。高深知识包括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其活动包括高深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应用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现代改革的关键因素是知识与全球电子信息的增长.它们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将对未来高等教育体制及机构的发展提出挑战.在地区或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就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和外在要求的恰当结合.对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分析,包括对新西兰、美国的夏威夷、加州以及中国的分析,将能就目前不同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和学位结构进行评价.这种分析可以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使高等教育体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终生学习、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劳动力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