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两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这一状况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产生种种不良影响,不利于消除民族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从而阻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笔者对中央政府、中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各级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邓小平同志在提出东部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西部发展的大思路,即一个大政策,两个大局,三项措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由于对外开放发展不平衡和WTO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成分的影响不同,将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出现较大差异,因此会在短期内进一步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及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特征之一.国家统计局1995年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水平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发展总指数低于全国水平的16个省区基本上都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和“收入分配”两项指标的前10名全为东部省市,除“社会治安”外其它各项指标居前10名的也多属东部.就人均GDP而言,西部最低省与上海市差8倍以上.就社会发展总指数而言,东部地区与上年比较增长10%左右,最高的海南省达到19%,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发展总水平呈稳步上升之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东、中、西部地区6个城市106所中小学校的11098名学生进行了大样本调查,发现:东部学生的创造力水平高于中西部学生,中西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小.其中在对创造力的认识与态度方面,东部学生有更准确的理解,西部学生较为消极;在对科学探究的体验方面,东部学生程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学生;西部学生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尝试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机会最多.三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条件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东部家庭、学校、社会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早在 8 0年代 ,邓小平同志就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经过深刻的思考 ,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 ,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 ,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那么现在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 978年相比 ,具备了哪些主客观条件呢 ?第一 ,全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第二 ,西部自己发展的能力提高。过去三线建设的基业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培养了一批地方骨干或龙头企业。第三 ,开发西部的经济需求更为迫切。东部发…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0,(5):3-3
世纪之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时候,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这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要决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第一个大局是先加快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使之率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第二个大局是在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1999年6月9日,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谢水琴  陈庆文 《高教论坛》2024,(3):39-43+48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介入调控东部和中西部师资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实施15年来,为中西部地区补充和补强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但诸如“留不住”“教不好”等核心问题仍较为突出,这缘于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了政策的实施效度。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从国家、地方、高校和个体这四个主体出发,提出了推行新三级培养制度、实行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向管理机制和完善人文关怀保障等四大优化方式,并探索了其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2007,(6):5-5
通知强调,要继续大力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就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和办学模式,提倡学生一年级在中西部学习,二、三年级到东部学习专业技能和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10.
中央提出的“沿海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战略,其意义异常深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资源优势及不足,了解区域差异,并使学生懂得沿海和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本文试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角度谈谈沿海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其一,只有沿海富裕,没有中西部的富裕,全国的共同富裕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正式开展近5年了。在这短短的5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既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变革带来的困惑、矛盾、不安甚至不满:从2004年开始的有关“轻视知识”的辩论,到最近有专家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停止推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加上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刊的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冷思考”,不能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怎么啦?一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区域不均衡新课程改革推进中的不平衡,一方面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  相似文献   

12.
与我国改革发展梯度推进相联系,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就近城镇化的过渡性阶段,就近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同时推进而以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阶段,就近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相结合而以就近城镇化为主导的阶段。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和我国改革开放从东部地区率先开始,尔后逐步向中西部梯度推进相关。中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东部流动,东部的城镇化速度明显超过中西部。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必然导致城乡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城乡区域差别的扩大,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就近城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别,这要求我国的城镇化必须从异地城镇化为主导向就近城镇化为主导转变。县城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城镇化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县城城镇化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分为六个部分(即第一至第六计划)、三个层面(战略、方案、操作三个层面),其中发展中西部是其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发展中西部的设想突显了建立矿产能源基地,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开发西部农牧业资源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发展中西部对东部乃至世界具有反哺作用。孙中山发展中西部的战略部署为铁路先行、移民跟进,开拓航运、治理水患、发展水电、保护环境,发展优势与特色产业等等。孙中山发展中西部的战略构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尤其是其梯级发展战略与一体化发展战略对当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仍具有借鉴意义。《实业计划》的评价问题应从三个层面上具体探讨其可行性,从总体上看,《实业计划》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14.
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三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从集聚因素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政府可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社会,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民从农村流入城市,从中西部区域流入东部区域。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群体。虽然他们对流入地的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们在工作地的地位仍然处于最下层,权益保障经常性地受到侵害和忽视。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是多方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为流动人口建立一系列政治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实现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制定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最终不幸陷入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漩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区了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探索出一条"三步走"、"两个大局"、"先富带动共富"的新思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必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就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关对策略呈管见。   一、制约因素   1、经济因素的制约。由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客观环境方面与东部地区不同,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也与东部有别:主要是第…  相似文献   

18.
读罢 2000年 5月份小学版《山东教育》,我们为从中得到了许多精神营养而兴奋不已。 《李希贵的“教育金言”》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前瞻的教育观念的当代教育家。李先生的创造性工作、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太令人折服了,相信每一位读过此文的教师都会受到很深的启发和触动,他全方位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我们记住下面的话吧: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育,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为将来计,为学生计,民主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在挫折面前保持心理平衡是一个人能够幸福度过一生的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人关系时,第五个讲的就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他明确指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并强调应当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一、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各方面的条件有极大差异。改革开放17年来,由于各地发展起点和条件不同,有的地区发展快些,有的地区发展相对慢些,这就使得地区发展之间…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1990~2005年的一、二、三线的运动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是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培养的主要地域,培养数量与中西部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其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在逐年加剧,同时,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这种区域差异性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发展水平较高,中部一般,西部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