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是一位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审美个性的当代作家。二十年的商州生活使贾平凹对民间丰富多彩的方俗语词耳濡目染,尤其是典型的方言土语,他一方面收集整理散落民间而保留至今的古语词,一方面激活旧词,还原古义。“商州系列”文本对语词的精心选派,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学语言的不懈的追求和创新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系统。  相似文献   

3.
宋崇碧 《陕西教育》2009,(2):78-78,65
当代作家贾平凹以家乡陕西商州为其创作的源泉,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质于八十年代立名于文坛.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是熟悉的,那块贫瘠的土地给了他的生命,也给予了他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商州的影子,尤其对商州的民间精神,经过作家的深层透视,把商州的民间文化,人民的生存及精神状态,展示给了广大的读者.读他的小说,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读一本商州的史诗.  相似文献   

4.
“商州世界”是贾平凹三十余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观照视点。从《商州初录》对商州世界的诗意抒写,到《小月前本》、《浮躁》等对商州社会精神躁动的审视,再到《高老庄》与《怀念狼》对知识者精神回乡的尴尬书写,直到《秦腔》与《高兴》中对乡土文明的终结与农民城市生活的记录,尽管视角或显或隐,或正或侧,贾平凹始终执着地以故乡商洛为用之不竭的源泉,其作品也由此勾画出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与乡土精神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谭易的一组短篇小说《商州色》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商州色》提出了“农村劳动妇女状况如何”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妇女婚姻自由权利被粗暴践踏”、“劳动妇女的命运常是别人手中的玩物”、“作品留下了商州劳动妇女奋斗不息的足迹”和“劳动妇女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伟大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等四个方面,对《商州色》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担忧,传达了作家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及文化寻根之意。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商州”实际上是贾平凹在真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用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既是贾平凹“精神望乡”的产物,又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长篇小说《故乡相处流传》按照民间“固有的尺度”对历史观念进行解构,放射出民间艺术的神奇光芒,彰显了民间叙事风范的自由精神及其魅力。 贯穿文学全程的“情结”:论施蛰存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商州"到"西安"的文学创作过程。早期的商州生活,是其艺术禀赋、个人性格的生成之地,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生命情愫,源自少年生活经历的无意识的情感经验,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原始故乡。贾氏艺术经验的获得、艺术意识的形成,生活和阅历的增长,对社会和人生的判断和认识,都是在四十年的西安生活经验中完成的。贾氏借助"商州"的故事和人物,创造出一个超越了"商州"的更为普遍和更为博大的文学版图,而这样的超越,基于他四十年的长安生活,他的文学艺术观念、精神追求和他的文人气质与他在古城西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吸纳长安文化的风度和精神,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愈益开阔。  相似文献   

9.
“狼”是贾平凹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怀念狼》更是贾平凹对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的全方位展示。小说在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背景上描绘狼与商州人的关系,表现出狼意象丰富的商州文化底蕴:“傅山”这个打狼英雄的出现,源自于商州人的黄土情结和英雄崇拜意识;狼与人相生相伴,相生相克,循环制胜,互为生态链条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商州散文立足于商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古老的秦汉文化在现代文明时代的人生、情感,在传统文化与现实境遇中展现一方水土的变迁。作者从表层切入,深入到商州人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寻根意识中的现实关怀。而贾平凹的民间立场,是他商州散文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商州不仅养育了贾平凹.也为其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神奇的乡土、美丽的地域景观、生活在乡土之上的人们都成了作家商州小说的乡土特色。因此.商州小说也反映出贾平凹创作心境、动力、风格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和莫言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入都市的现代知识者,他们站在民间的价值立场上审视了生活在故乡的生命,并赞扬了他们身上的旺盛生命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我们会发现"民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某些发展趋向与演变.  相似文献   

13.
从民俗角度来看,贾平凹小说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学现象。基于独特的商州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民风民俗的侵染,它呈现了陕南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小说世界里的葬俗、婚俗、民间礼俗、人生礼俗、饮食习俗等都呈现出了典型的地域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王辰晨 《科教导刊》2021,(2):168-169
"传统民间美术"课程是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选修理论课程."传统民间美术"的教学改革重点在"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动手操作"等方面.中国民间美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国民间美术中涉及的作品、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群体性的审美观、价值观、文化观,为当代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源泉与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婚姻习俗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风情面貌和化特质的社会习俗之一。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对商州各种婚姻状况做了全方位展示。买卖婚、童养婚、招养婚等各种婚姻形式,都被作家广泛注意和采撷,现于笔端,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对"桃太郎"故事的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创作于1924年的小说《桃太郎》对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进行了创造性改写,他将桃太郎讨伐“鬼岛”的行为视为侵略,辛辣讽刺了桃太郎们的强盗思想,这一改写颠覆了“桃太郎”原本所颂扬的武士道精神,表现出对当时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倾向的敏感和批判。最早批判“桃太郎”故事的中国学者章太炎对芥川的改写起了启导作用。中国现代作家谢六逸按照日本“桃太郎”故事原型的译介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芥川批判性改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民间人们朴实的心理反映,蕴含着朴素的审美观念。传统民间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结合,可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统民间美术在培养全人发展的生命体悟能力、提高审美素养、道德教化、培养创新精神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在天涯》展示了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医药学研究生在继承、坚守中国文人固有的价值观、人生观过程中尴尬、困惑、苦恼与动摇。他最终成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而这种“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恰是当代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作品由此表达出对传统精神资源有效性的质疑,井提出了拿什么来拯救人文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爱拼才会赢》是一首富有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歌曲,广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留住民族民间传统诗歌之"风"、留住民族民间音调之神韵与创作特色、留住民族精神和民族民间的审美情趣、留住了人们心灵中的真善美是这首闽南语歌曲给音乐创作者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