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办职教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惠州市作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示范点,惠州市政府为使惠州成为全省中职改革的示范,积极推进职教布局结构调整和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惠州职业学校适应惠州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瞄准市场、贴近市场、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创建国重职校5所,省重点职校2所和4个省级实训中心.连续3年招生规模大幅扩张,招生年均增幅50%,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形成"产销"两旺的勃勃生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惠州市作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示范点,惠州市政府为使惠州成为全省中职改革的示范,积极推进职教布局结构调整和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惠州职业学校适应惠州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瞄准市场、贴近市场、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创建国重职校5所,省重点职校2所和4个省级实训中心。连续3年招生规模大幅扩张,招生年均增幅50%,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形成“产销”两旺的勃勃生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市政府抓住公办中职发展势头良好对民间资本、社会资源举办职业教育形成极大吸引力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2003年以来,我部逐年开展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培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2003年以来,我部逐年开展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培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职教论坛》2005,(8S):36-38
2003年6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惠州市作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示范点,惠州市政府为使惠州成为全省中职改革的示范,积极推进职教布局结构调整和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惠州职业学校适应惠州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瞄准市场、贴近市场、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创建国重职校5所,省重点职校2所和4个省级实训中心。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12,(4):4-12
省考核办: 现将2011年省教育厅领导班子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共性指标 1.筹资14亿元,累计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70%任务量。  相似文献   

7.
《陕西教育》2007,(6):41-41
教育部开展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有力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培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6-26,32
近几年,我部开展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有力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培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 我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发展的基本态势(以2007年为例)   1.1 参加试点的大学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我国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自2001年由地处江苏南京的--东南大学等3所部属院校,首开试点先河之后,截至2007年11月,全国试点院校累计有59所,占全国107所 “211重点工程“大学中的55.14%;其中有33所属国家“985工程“大学,占全国38所“985工程“大学中的86.84%.……  相似文献   

10.
新组建的吉林大学是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决定,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她包括分别隶属教育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的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所高校.新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在我国职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职业教育法》的制定。从开始准备到最后颁布。先后经历了约七年时间。中国职教学会曾参加了起草工作,这表明《职业教育法》重视吸收各方面意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职业教育法》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研究了一些发达国家职教法规的情况。十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的《职业教育法》符合国情。对推动我国职教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基本问题访谈录(Ⅰ)职业教育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职业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研究》(BJA010100)课题组就“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使我们看到了对此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理解。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我们深化对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本刊特将访谈记录分专题编辑处理,并从本期起连续刊发,本期论题为“职业教育是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坚持职业教育创新努力开创江苏职业教育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头两年,我省职业教育以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中心总揽全局,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呈现出新态势。一是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快速反弹。2001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开始见底回升,2002年又创出了历史新高,招生人数达到31.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8万  相似文献   

14.
由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执行的中德唐山农村职业教育合作项目(1998-2004年)结束了(以下简称项目,项目概况见本期15页).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会后,各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温总理讲话精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截至2006年8月1日,全国已有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省级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各省在“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及相关政策。本刊对此进行了汇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总被引:98,自引:3,他引:98  
如果说,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在整体结构框架上应具有目标的“定向性”、内容的“应用性”和实施与评价的“整体性”这三大特点,那么为促进人格发展,满足个人需求,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思想,则应在目标层面树立“能力指向”的“能力观”,在内容层面树立“宽基础复合型指向”的“基础观”和在实施与评价层面树立“工作过程指向”的“过程观”。“三性”和“三观”的思想,清晰地表明了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属性,也正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宏观结构的基石。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其宏观结构,而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能否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8月“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表彰会暨中国职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举国推进、大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去年11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和陈至立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次会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了新的有力的政策措施,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整体部署。如何认识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战略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与苏州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州城市化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教育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三农”为宗旨。锐意进取,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目标定向、办学规模、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办学形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而且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为充分发挥在教研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了教学研究的新机制,将区域课程改革引向深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为改善,搭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平台。本文从“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出发。阐述了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在推进区域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方法、内容和作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