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学校规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自2005年以来,西部部分省份(如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城市初中与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初中与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2010年,全国城市、县镇和农村初中和小学大班额与超大班额比例较2009年有所下降。而宁夏城市和县镇的大班额(或超大班额)比例却逐年增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了解不同规模学校的办学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调整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的建议及提高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初中质量建设是基础教育阶段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区域学区质量建设,有助于完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通过优化学区分布,明确学校质量责任;开展学业质量监测,创新监测反馈形式;强化初小学段的衔接,推动学段质量建设等管理举措,不断完善区域学区质量建设,形成以初中学校为主导、小学学区为支撑的学区质量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班额"普遍存在于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治理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大班额"治理工作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现选取2009~2018年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及治理成效等方面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治理工作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利 《四川教育》2007,(5):32-32
学校里的“学段”是自然的,学段之间的差别也是自然的。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一、二、三学段为小学,四学段为初中,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差距大于小学中三个学段间的差距,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想回避也回避不了。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必然要对“衔接”进行研究,并努力寻找“自然连接”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正>为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衔接好"小升初",近年来,各地不断整合学校资源,纷纷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满洲里市第六学校就是2013年10月由片区内的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合并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周期长,学段多,教育对象的年龄结构和生理心理上有较大的差异,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学初中合并的问题。理性地提出"九年一贯发展性教育一体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求教育公平。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成都市县级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平程度总体态势良好,农村学校正在快速赶超城区学校,大多数区、县(市)农村小学在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教育装备等方面,已赶上或者超过城区小学。存在问题表现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明显差于城区学校;农村初中较城区初中总体上呈弱势状态,是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县域内公用经费、教育技术装备配置的公平程度有待提高;县域间的差异很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     
《华章》2006,(8)
5年未来5年内,将基本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择校、大班额现象——根据日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十一五”期间,成都将合理配置基础教育公共资源,形成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协调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合理布局,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成都市将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区(市)县域内中小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基本均衡。小学6年巩固率达到99%,初中3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教…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与效益的情况,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其一,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城市中小学、县镇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其二,同2009年相比,2010年西部地区初中阶段的超大班额比例、小学阶段的大班额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宁夏中小学的超大班额和大班额比例却有所提高,且高于西部地区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的平均比例。合理的办学规模是保证较高办学效益的前提,学校规模布局的调整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为前提,方便学生入学为重点;采取提高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强化区、市、县级统筹规划工作,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建立动态的学校规模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规模产生了强烈的扩张效应,这给城乡义务教育班级与学校规模的合理调整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义务教育城市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一些人口大省的小学城市化水平低于城市总体的城市化水平;二是初中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高于小学而且大大超越城市总体城市化水平。受人口自然增长放缓、农村人口迁移流向不确定、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隐性城市化人口激增等因素影响,中国的义务教育在学校数量和规模方面呈现总量基本合理、城乡差异化发展、隐性生源压力日增、一些地方大班额问题突出等特征。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两个向度,在数量和规模间寻找不同的平衡点;保持教育城市化水平与区域总体城市化水平的协调一致;善于利用小班额预存的人数弹性空间,以应对流动人口流向的不确定性;对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人口大省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向实施科学监测,并建立有效控制班级和学校规模的预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层次,保证各级政府在实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责权对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上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65%的初中、小学要达到标准化,58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2015年底85%的初中、小学达到标准化,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和择校,所有县域都要达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