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际娥 《教育导刊》2006,(12):52-53
我们从小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的勤快,干起活来个个能干和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增强了,也就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当时,我对这样的“懒娘”(二婶)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娘太狠心,太无情,不配做母亲。长大后,我做了母亲,从一篇文章中读到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计算课上,我讲完“ 2”和“ 3”后,就举例说:“君君有 2个苹果,方方有 3个苹果,你们说君君和方方谁的苹果多 ?”小朋友争着回答说方方比君君多。我接着说:“小朋友说得对, 3个比 2个多。”这时,一个叫兰兰 (系化名 )的孩子忽然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家三叔叫二叔哥哥,那不明明 2比 3大吗 ?”“对呀, 2比 3大。”“不对, 3就是比 2大 !”“不,哥哥比弟弟大 !”大家各不相让,争了起来,我一时不知所措,班上顿时乱作一团。   为什么我的教案备得很充分,但课堂效果却不佳,有时甚至“卡壳”、“砸锅”了呢 ?我深…  相似文献   

3.
上计算课时,一位青年教师在讲“2”和“3”,讲完后随即举例说:“亮亮今年3岁,他的弟弟今年2岁,你们说亮亮大还是他弟弟大?”大家争着回答:“亮亮大。”“哥哥比弟弟大。”教师接着说:“小朋友说得对,3岁比2岁大。”这时,一个叫玎玎的孩子忽然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家三叔叫二叔哥哥,那不明明2比3大吗?”“对呀,2比3大。”“不对,3就是比2大!”“不,哥哥比弟弟大!”大家各不相让,争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胡传朵 《幼儿教育》2000,(12):20-20
曾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我有一个“懒”爸爸》,觉得很精彩。文中写了几件事以证明爸爸的“懒”。如,我跌倒了,爸爸不仅不过来扶我,还说:“是你自己不小心,赶快爬起来吧!”当“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去向爸爸请教时,他也不帮忙,只是说:“你自己仔细看看,再想想嘛!”结果“懒”爸爸培养出了一个勤奋、能干的女儿。由此,我想到不妨做个“懒”点的老师。“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陈鹤琴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如穿脱衣服,在讲清并示范动作要领后,就可通过训练、比赛,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风范     
我们四川家乡有一种风俗:生了孩子,父母怕养不大,就替孩子找个干妈。好像有了干妈的呵护,孩子就能消灾免难,茁壮成长。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母亲给我们各自找了一个干妈。于是我们就管干妈叫“妈”,管父亲叫“伯伯”,管母亲叫“娘”。 娘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一户书香门第。她的伯  相似文献   

6.
莫妍雯 《辅导员》2010,(1):40-40
人人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而我呢,对这句话却不敢“苟同”。因为我有一个“懒”妈妈!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领教着妈妈的“懒”!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班主任要有个“婆婆嘴”,嘴勤、手勤、腿勤,还要心细。我这个人腿懒,手懒,心也不细,按说最不适合做班主任了。可班主任一做就是二十年,校长说我是甩手班主任,粗线条管理。同事说我有福,净摊上爱操心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懒”爸爸     
我爸爸在大学教书,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在家里却有一个不很美的“雅号”——懒爸爸。这个“雅号”是我和哥哥送的。因为爸爸一投入工作就“懒”得吃饭,“懒”得休息,“懒”得处理自己的事了。  相似文献   

9.
娘!娘!     
五月是母亲的季节,是我们可以说一声“娘,您辛苦了”的季节。从我记事开始,娘就不是温柔可亲的。我的记忆里。总有娘扯着嗓门吆喝我和哥哥的声音。我们都夸张地说方圆十里也能听得到,甚至形容说“俺娘一声吼,地球抖三抖”,可想而知娘有多么的泼辣——我们都习惯了说娘是泼妇,习惯说她到了更年期。我从来不认为娘会抱着她的女儿亲一亲。  相似文献   

10.
也许因为写的都是家中亲人的缘故“,亲情家园”的来稿大多写得亲切动人,同学们笔下的人物大多很有特点,读来让人觉得个性鲜明。宋雨茗同学虽然只有二年级,可他笔下的“懒哥哥”却是那么生动。他做不爱做的事时,总是磨磨蹭蹭;做喜欢做的事,如数学“,满满的一张试卷,他一眨眼工夫就能做好”。作者对哥哥的外貌没有作一个字的描写,可我们眼前却活灵活现地出现了一个聪明灵俐,但有些任性调皮的“懒哥哥”形象。这样的人物描写是更为出色的。吴宇源同学写了一个做事丢头落尾的爸爸,和宋雨茗一样,他对爸爸的外貌也不作描写,只抓住事件的过程,一次…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一) 三个孩子在吹嘘自己的父亲。一个说:“我爸真快,他射出箭后,箭还没到,他就到靶子那儿了。” “那没什么,”第二个孩子说,“我爸才快呢,他能射中 500码以外的一只鹿,鹿还没倒下去,他就到了。” “确实厉害!”第三个孩子说,“我爸在政府部门工作,他 4:30下班,可他3:45就到家了。” (二) “我有一份很好、很容易的差事准备让你们当中最懒的一个人做。”中士对他面前的20名新兵喊道,“最懒的举手。”一下子举起了19只手。 “你为什么不举手?”中士问剩下的那名士兵。新兵回答道:“太费事了。” (三) …  相似文献   

12.
怀孕时,我就听过“勤劳妈妈懒女儿”的说法。当时就想,如果自己做个懒妈,能否培养出勤快的孩子呢。于是,女儿很小时,便有了许多动手的机会。而我也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做“懒”妈的快乐。其实,做“懒”妈真不容易,要努力做到三“放”。  相似文献   

13.
童言无忌     
猜谜幼儿园阿姨问:“有一种动物两只脚,每天早上太阳公公出来时,它就会叫你起床。大家猜猜是什么?”“妈妈!”保姆丢了警察看到一个小孩独自在大街上哭,便走过去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儿呢?”“呜……我的保姆丢了……”不爱我“妈妈,你不爱我。”“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你和弟弟妈妈都爱。”“那为什么你给弟弟生个哥哥,却不给我生个哥哥呢?”床懒“爸爸,为什么电视里的那个小动物叫‘树懒’呢?”“因为它整天懒洋洋地呆在树上不肯下来。”“我明白了,那你就应该叫‘床懒’。”“为什么?”“因为你每天早上都懒洋洋地躺在…  相似文献   

14.
记得还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丈夫的姥姥就不止一次非常认真地指着她的外重孙子对我说:“她妈呀,你可是好命的,这孩子真勤谨,长大了准是把好手!”儿子如今16岁了,尽管我还没有深切体会到我的“命”如何“好”,但可以说,在现在的孩子中,儿子不算懒。而且我确信,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在我们家,儿子做家务有几个著名的“典故”,只要谁什么时候提起来,总会引起全家人一阵哄笑,也每每使我回味那些“妈妈感悟”。“不起沫儿……”不知从哪年开始,少说也有10来年了吧,我们家洗碗开始用“洁法灵”了。本来,晚饭后洗碗就是儿子的“专利…  相似文献   

15.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计算课上,实习教师讲完了“3”和“2”的大写,随即举例:“比如东东今年3岁,他的弟弟今年2岁,你们说东东大还是他弟弟大?”大家争着回答:“东东大”,“哥哥比弟弟大。”“小朋友们说得对,3岁比2岁大。”这时丹丹忽然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家三叔叫二叔哥哥,那不明明是2比3大吗?”“对呀,2比3大。”“不对,3就是比2大!”“不,哥哥比弟弟大!”,大家各不相让,争了起来。这位教师一时不知所措,班上顿时乱作一团。为什么有的实习生教案备得很充分,试教情况也不错,可一到幼儿园,课堂效  相似文献   

16.
刚能记事时,我常患小病。娘抱着我,通宵达旦地拿着木棍敲水缸:“伢,快回来啊,娘在,一路上你莫怕!”娘是在喊魂,古老的乡村就以这种方式传承着千年不熄的亲情。记工分年代,“黑五类分子”的娘从淤泥过膝的稻田赶回家,煮一小锅稀饭,喂面黄肌瘦的五个孩子,自己喝两碗清汤就往回赶。要是去晚了,娘又得戴尖帽游街罚站了。我要上小学时,怯怯地不敢去学校,娘说:“莫怕!有娘在。”娘缠着校长说:“我的伢也是伢啊,为什么别人的伢能上学,就他不能,请您一定收下他,我给您磕头了。”学校半推半就才收留了我。我知道,娘为了这一天,托尽了人,说干了嘴。她…  相似文献   

17.
上坟     
永远忘不了1972年的清明节。 那年清明节前夕,我为给病故一年的前妻上坟发了愁。新婚妻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天晚上,她问我:“两个孩子咋都不给他们的娘穿孝呢?”我说:“不给他娘穿孝、上坟,这是孩子他娘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昨天,哥哥问我:“你知道吗?纸锅可以烧开水。”我听后,不相信地说:“那怎么可能?你听谁说的?”“我从书上看到的,那还有假?”“我觉得就是不可能。”“算了,咱们还是找爸爸去评理。”“爸爸,您说纸锅能烧开水吗?我认为不能。”“我认为能。”“你们不要争了,做个实验不就知道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了。”“对呀!”“说做就做。”  相似文献   

19.
[课文链接]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教学片段]在引导学生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像的基础上,我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赶紧劝劝懒狮子,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20.
晏红 《家庭教育》2005,(6A):34-35
“孔融让梨”是中华民族千古传颂的谦让美德的经典故事,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挑战它,怀疑它是否过时,是否已经不适合社会现状:这是某网站上发的一个帖子=当孩子发生纠纷时,成人往往会偏向小的孩子:当大孩子提出异议时,我们往往会说:“你是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让他(她)先玩:”或说:“你是哥哥,不要跟弟弟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