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与刻书     
朱熹是宋代杰出的出版家,本文论述了朱熹的刻书目的、所刻书及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2.
甘鹏云是近代湖北出版家.本文介绍其出版活动,并分析其刻书特点及其刻书众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晓琼 《编辑之友》2011,(3):101-103
明朝时期,我国的私人藏书和刻书业比较发达,民间书坊盛行,但明朝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故而有"明刻书而书亡"的说法。晚明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以校勘精审,刊质精良著名的大出版家,他就是汲古阁的主人毛晋。毛晋严谨的刊刻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赏识,著名学者钱谦益称"毛氏之书走天下",其友夏树芳称"海内悉知有毛氏书"。毛晋(1599-1699),江苏常熟人,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隐湖。毛晋是明末清  相似文献   

4.
缪荃孙是清末著名出版家.文章列举了缪荃孙刻书目录,分析了缪荃孙刻书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谈起“古籍”,就往往想起古籍作者和古代出版家,却很少提及刻书工人,这是很不公平的。古籍刻本的成书过程大致有定稿、校勘、书写、刻版、刷印、装评等六个环节,而最后四个环节都是由刻书工人完成的。刻书工人对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对于古代文化的流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封建社会轻视劳动人民,刻书工人名不上经传,因而研究刻书工人并非易事。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古  相似文献   

6.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其刻书除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津逮秘书》等,还包括数种王象晋的著述。王象晋曾为官常熟,毛晋与之多有交往,并为其刊刻了《二如亭群芳谱》《剪桐载笔》和《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等书。毛晋为王象晋刻书,既是基于自身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对王象晋的倾慕及其词学观念的认同。而毛氏汲古阁的声誉,也促进了王象晋著述的传播,扩大了新城王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徐乃昌是清末民初的学者、藏书家和出版家,近代文化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全面介绍了徐氏的收藏(包括书籍、金石器物等)、刻书及古籍编撰,彰显了他在近代出版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相似文献   

8.
清廷内府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一月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修书处是内务府的一个专门修书刻书机构,其所刻之书便称为内府刻书,或称"殿本"、"殿版"。但广义而言,内府刻书并不局限于此,还包括中央各部以及诗局等隶属内务府管辖的刻书机构,如中央各殿、院、司、局、各部、署、监、馆等机构所刻之书,亦统称为清代内府刻书。雍正帝在位仅13年,对内府刻书十分重视,刻书种类虽然不多,但卷帙浩繁,约有1.96万余卷。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庋藏的内府刻书,对雍正朝内府刻书情况及其特点略作简述。  相似文献   

9.
蔡方鹿先生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一书,共分十二章,集中研析朱熹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并阐说其与宋代各学术流派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在现代社会影响的双重性。作者力图将朱熹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点性与全面性结合起来,对朱熹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作了系统的剖析。 对朱熹思想的学术定位,是该书的基点。书中认为,朱熹既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这一定位,不仅抓住了朱熹思想的根本特质,而且揭示了朱熹思想的丰富性。全书对朱熹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杜恩龙 《出版史料》2012,(1):103-108
在中国古代很多刻书行为是非营利性的,只有那些科举用书、童蒙用书因需要量大才会有书肆刻书。官府刻书、寺院刻书、私家刻书几乎全是非营利性的。尤其是私家刻书有很多值得景仰的地方,私家刻书大多是子孙为长辈刻书,友朋刻书,弟子为老师刻书,或作者刻印自己的著作。云南石屏人陈履和为其老师崔东壁刻书尤其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1.
毛晋汲古阁的出版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震 《图书馆》2001,(2):72-75,78
本文探研了明末清初杰出的出版家毛晋汲古阁的出版规模,在40余年间刻书总字数约为八千万言以上,规模最盛时期,拥有编校、写样、刻印、装订等全部人员约近百人。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宁波,自明范钦建天一阁藏书及刻书以来,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其中,郑氏二老阁藏书、刻书颇有影响,谈刻书掌故,不可不语及之。二老阁与黄宗羲二老阁,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二位老人而建的。二老即郑溱、黄宗羲。  相似文献   

13.
周祎 《兰台世界》2012,(36):142-143
十竹斋是中国明代末年书画家、出版家胡正言制笺、印画、刻章、出版图籍的工作场所。本文在梳理胡正言生平的基础上,阐述了十竹斋的饾版、拱花技艺及其《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对日本的浮士绘版画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后期,福建刻书总趋势是日趋衰亡,但这一时期福州却崛起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刻书家——林春溥。  相似文献   

15.
汲古阁毛氏系明清之际显赫的藏书家、出版家,且缱绻释教,尝慨然助刊《径山藏》,惜乎此段史实湮没不彰,以致影响准确考量其刻书及版本价值。鉴于此,本稿以《径山藏》为中心考察毛晋或以捐资,或任校雠,或独力诸方式所刻之佛经,而重新判定汲古阁之出版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朱子理学是指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体系或礼学学派,是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两个学派的合称。本文将对朱子理学的书院教育和刻书传播进行详细探讨,以期探寻朱子理学的兴盛繁荣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罗娟 《兰台世界》2014,(9):65-66
朱子理学是指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体系或礼学学派,是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两个学派的合称。本文将对朱子理学的书院教育和刻书传播进行详细探讨,以期探寻朱子理学的兴盛繁荣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与出版     
曹之 《出版史料》2002,(4):111-114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历任泉州同安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阁修撰等职,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近思录》等著作八十余种。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他刻过“四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和  相似文献   

19.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0.
元代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内容丰富,更出现了王祯的木活字印书,是当时全国刻书印书最活跃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本文采取考证的方法,就元代安徽的刻书机构、刻书概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元代安徽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