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潜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获得知识、认识事物、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一、观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改造世界必先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必先观察世界。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认识始于观察,观察又加深了人们  相似文献   

3.
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观察能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呢?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围绕实验目的,培养捕捉重点观察对象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人从周围环境中优先分出要感知的对象,在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时,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明  相似文献   

4.
小课题《绿豆、赤豆、黄豆制作豆芽菜的比较》简述:本课题是三种豆子制成豆芽菜的全程实验,其实验目的是比较出三种豆芽菜在制作时间上的长短、豆芽菜外形(及卖相)的区别、豆芽菜制成菜肴的口感差异等。实验过程中,经历了资料查询、计划制订、数据采集、变量控制、结论比较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得出“黄豆最适合做豆芽菜”这个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鹤岗市黎明小学曹汉台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于他们学好各科知识,发展智力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自然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教给观察的方法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对...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力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数学教学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学生观察力和培养和发展,除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外,还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技能。联系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沈园园 《成才之路》2011,(14):12-1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观察。科学观察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探究活动中的灵魂。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伴随兴趣,明确目的、多维创新、结合记录等途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真正使科学观察成为学生的课堂习惯,甚至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的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若要求学生获得全面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以形成化学概念,达到掌握化学的目的,学生则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在小学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会观察,无话可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 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指对客观对象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教学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全面地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 ,只有进行严格地训练 ,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 :在做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时 ,我用两个广口瓶分别装入氧气和空气 ,把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入这两个瓶中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观察前 ,我让他…  相似文献   

12.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运用感官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地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观察和观察能力对于认识自然界、掌握生物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从事生物科学研究都十分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八)——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特级教师/刘北荣《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对数...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获得认知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科学活动把观察能力的培养定于能力培养目标的首位,并且在教材中编排了较多的观察课,这些足以说明观察能力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科技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培养观察兴趣观察的兴趣是科学意识的重要表现,是实验能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步骤,科学的观察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如何教学设计科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本文笔者就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指出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化学教学大纲》要求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可见观察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我在教学工作中 ,通过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敏捷性和整体性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由于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 ,往往容易被某些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 ,而同时又容易遗漏说明化学变化发生的重要观察内容。因此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绪言”课的“镁带燃烧”实验中 ,学生只看到了“耀眼…  相似文献   

17.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能呢?笔者以为,运用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一、运用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用现行历史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以及现代影视、幻灯、文物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切实可行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求观察者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观察…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自然课中,肩负对小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课目很多。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应弄清我们在课上号召学生所进行的观察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看”有所不同。我们所要求学生进行的观察是要求学生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从自然界和实验中,获取自然事物与现象的信息的观察。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看”,是根本不同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看”,多是无目的的,也是无计划、步骤和顺序的。这种“看”并不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主动观察、探索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董锦波 《成才之路》2010,(33):23-24
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应从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精确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入手。本文通过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