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能应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正确解决生活实际中问题。 2.沟通“按比例分配”与“比”、“倍数”、“分数应用题”等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思  相似文献   

2.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解答,既难又繁。教师常常难以讲清算理,学生更觉无法理解。如果应用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把这些题中的已知分率转化成比的形式,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单易  相似文献   

3.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分数和比的关系以及分数应用题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配的拓展。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较多,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以运用整数、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在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学好这部分知识很有必要。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可以化成分数来解答,也可以用份数来解答,用份数来解答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一]已知分配的总和及各部分之间的比,求每部分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解题  相似文献   

5.
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 61页“按比例分配”中的例 2、例 3。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是比的意义、比和分数的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加深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比较、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6.
“九义”五年制数学 (下同 )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当作“比的应用”安排在比的概念之后进行教学。课本介绍的解法是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 ,即先根据比的意义弄清楚把总量分成几份 ,每个部分数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然后再列式计算。这样教学 ,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又方便 ,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但部分学生在解此类题时 ,觉得有“路”可套 ,不认真审题而致错。常见错误是在题目总数没有直接给出时 ,忽视“对应” ,找错“总数”。例 1 一种铜锡合金中铜与锡的重量比是 5∶7。现在有 350千克铜 ,需要加多少锡才能制成这种合…  相似文献   

7.
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老师在教学生解答有些比例应用题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方法,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解答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已知条件的“比”转换为“分数”,就大大地降低了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比的意义,把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转化为归一或分数应用题来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比的意义,把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转化为归一或分数应用题来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一般所说的按比例分配了。这类应用题有不同的解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整、小数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用分数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现行的小学教材一般只讲第二种方法)。如:前面提到的把12张画片按2∶1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求每个小朋友分几张?方法一用整、小数解答或方程解12÷(2+1)×2=8(张)12÷(2+1)×1=4(张)答:甲小朋友分得8张,乙分得4张。…  相似文献   

11.
有关“比”与“分率”的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解答此类应用题,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比”和“分率”的认识,经常进行转化训练。此类应用题有好几种解法,但有些解法学生理解较难,如果能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把它转化为比的形式,用“归一法”解,学生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2.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已知几个数量的和与这几个数量的比,求这几个数量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方法一般是把这几个数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数量分别占它们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求出这几个数量,通常叫做分配法。适用于一般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但对于复杂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果只限于这种解法,不仅局限了学生解题思维的创新,而且计算也较麻烦。若用分数法或归一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则显得简捷而分明。现分类举例说明如下:例1同学们分组采集树种,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采集树种的比是5∶3∶4,第一组…  相似文献   

13.
我教了“按比例分配”一章后,用了几个课时,对分数应用题进行加深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应用题的“1”是选定的,并非如有些人所说是固定在“比”字后面或者“是”字后面的,从而提高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训练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14.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简析肃南县皇城羊场学校易其福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比的实际应用,是平均数应用题和为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统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通过知识迁移,明确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理清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与除法、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较难理解,一些分数应用题可以转换成有关“比”的应用题。巧妙利用比的关系来解题,可以化难为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有一道题:商店运来橘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橘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10,橘子比梨多多少千克?学生解答时,是用方程解的,计算过程很复杂,学生很容易出错误。其实,我们可以把这道题转化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从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10可知,苹果与梨的比为10∶3,又知橘子和苹果的比为5∶6,把两个比合二为一。橘子∶苹果∶梨5∶610∶325∶30∶9可列式为…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学生由于受课本例题、习题的强因素的影响 ,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即一看到两个量的比 (如 :A∶ B) ,便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两个量的比转化为几加几分之几的形式 (如 :AA+B) ,这样在分析应用题时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盲区。为了破除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注重联想 ,夯实基础教师给出含有两个量的“比”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 ,为应用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学生在解答分数(百分数)或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能正确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所学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就要时时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和提炼,沟通与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网络,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学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以后(部编教材第12册第56页例1、例2),针对学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节时,注意一题多解,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发展了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又开拓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多种思路。例如:“第四生产队计划在400亩地里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亩数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亩?”我启发学生用下面几种思路分析解答。解法一把总亩数看作“1”,则粮食作物的亩数相当于总亩数的3/3 2,粮食作物的亩数就是400×3/3 2=240(亩)。经济作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教学内容几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几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比。二、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街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陈祛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人用题。三、单元教学建议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创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整数除论的意义的基…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归一法、分数知识进行解答。2.提高学生分析、转化、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用分数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思路。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沟通联系根据下面条件回答问题: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2.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2∶5。兔子的总只数可以看作几份?其中黑兔只数可以看作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