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基于社会网络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10个高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联盟创新网络,研究了企业嵌入的网络位置、网络连通性以及区域位置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介中心性与到达率水平对企业知识创造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介中心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经济发达区域内的企业知识创造能力较强;区域位置正向调节中介中心性、到达率与企业知识创造能力的关系,即经济发达区域内企业的中介中心性、到达率水平对其知识创造的影响更加显著.此结论为企业开展联盟活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联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围绕表征合作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效果的结构性指标:聚簇系数和到达率,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ICT)的专利数据,提取生成涉及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聚簇系数和到达率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网络的聚簇系数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地正向影响;(2)到达率在存在交互作用的模型中,具有统计显著性;(3)聚簇系数和到达率具有负向的交互作用;(4)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5)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知识积累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效应。针对此结论对企业及政府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ICT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化学药品行业1995-2010年战略联盟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资源位置与网络位置两个角度探究企业的联盟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资源位置优势对联盟合作前期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后期不明显;整体网络位置优势对创新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个体中心网位置优势影响不明显.实证结果可为企业选择联盟伙伴及在合作网络中主动占据有利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潘海生  蒙生儒 《预测》2023,(1):53-6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动态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动态创新能力中介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3)研发水平负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创新补助正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优化产学研联盟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22,(1):84-90
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联盟数据,探讨联盟派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联盟企业上市融资与创新积累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派系数越多,联盟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企业是否上市对派系数影响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对于上市企业,嵌入拥有较多派系团体的联盟创新网络中其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强,而对于非上市企业,嵌入拥有较多派系团体的联盟创新网络中则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积累对派系数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企业的核心度与其创新能力存在倒U型关系,并对创新积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汽车行业1995—2008年创新联盟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整体网络结构、企业的网络位置、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性质四个方面探究创新网络动态演化过程中企业的结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于企业的结盟行为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网络密度对企业的结盟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中介中心性对于企业结盟的影响呈倒U形;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结盟行为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创新网络中自主品牌的企业更易于与其他企业结成联盟伙伴.  相似文献   

7.
郑向杰 《软科学》2016,(5):64-68
基于SNA理论与方法,通过企业间联盟关系构建中国化学药品行业的战略联盟网络,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中介中心位置优势的企业能够在联盟短期内显著提升其创新能力;而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创新优势并不明显;网络的聚集与稠密连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较强的网络连通性会弱化企业的创新能力。最后,将研究结论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可知,在不同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联盟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的行业类别、企业规模、文化背景下,联盟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观网络结构和宏观网络聚类的视角,借助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支撑,选取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影响效应及整体网络的聚类特征,讨论了网络特征对网络成员创新影响的作用效应及网络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中,中心性和结构洞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中间中心性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范式,几个创新能力较强的网络成员引领着联系紧密的子网络,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位置;由于网络连接的单一性,紧密连接的稳定网络并不一定会对其内部成员具有较大的作用力;网络密度对网络成员中介作用具有很大影响,并且创新能力较弱的成员倾向于与创新能力较强的成员组建网络密度较大技术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各地区创新产出的普遍提高,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日趋集聚的现象,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应用TOP1指数及泰尔指数等方法,以专利授权量代表创新产出,选取研发投入等指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测度了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之间创新产出的分布不均衡情况,并深入探究其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集聚效应却与创新产出呈弱的负相关.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式创新战略中,企业创新网络通过间接关系合作起到信息通道的作用。根据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位置和技术联盟合作情况,分析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和信息的可获性是否对其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通过对江浙沪闽四地105家创新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心位置信息可获性与其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关系;同时企业的技术联盟和组织因素有利于获取外部创新源,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4,(7):59-64
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战略联盟网络为样本,将联盟网络的结构属性和资源属性结合,考察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基于时滞效应的结果分析表明:企业在联盟网络中占据的结构洞或创新积累越多,其知识创造越显著;联盟伙伴创新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联盟网络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随时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赵炎  孟庆时 《科研管理》2014,35(7):35-43
对于创新网络的研究多从网络整体或企业个体网络的角度出发,较少关注企业结派行为所形成的网络子群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11个高科技行业的联盟数据,使用派系过滤算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创新网络中企业结派行为对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不同规模的网络子群,子群内部联系密度和子群间的联系数量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不同,规模小或者结构较简单的子群内企业比子群外的企业创新能力更高,并且具有跨子群联系的企业创新能力较高;规模较大的子群间的联系反而不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网络中的子群数量越多,即企业结派行为越频繁,对网络中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大。本研究考虑到了企业子群结构以及子群间的重叠特性,有助于揭示创新网络中企业结派行为的特点,增强对创新网络结构的了解,并为评价和提高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企业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专利可视化分布图显示了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分布情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区位 Gini 系数和 Moran Ⅰ指数则表明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呈现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的特点,而非随机分布的;Moran 散点图进一步指出了各省际区域的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模式。这些结论将有利于各省际区域发现本区域创新变化轨迹,正确认识区域创新能力及差异的地理特性影响,以便更好的制定区域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提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实质为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子网络.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网络视角,结合已有文献相关研究,从政府、外部环境、内部环境3个维度提取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素,增加创新网络影响因素,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以西安市为例,得到影响其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其中宏观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其次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协同能力.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支撑政策、提高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建立高端科技服务聚集区等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全面覆盖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集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企业的结构特征和资源特征两方面考虑,对联盟网络中的企业进行角色定义与分配,角色包括"贫民"企业、"仓库"企业、"纽带"企业和"王牌"企业四类,以2000~2008年中国通讯设备行业的企业联盟为研究对象,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负二项回归来研究联盟网络中各企业角色的创新能力,并相应地给出提高创新能力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网络中的不同角色的企业创新能力显著不同,"贫民"企业的创新能力最弱,但"王牌"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最强未能验证;"仓库"企业比"纽带"企业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资源特征对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大于结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组合网络结构(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对联盟组合的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直接作用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吸收能力、跨界搜索在网络联系、网络规模及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同时,探究了跨界搜索是否对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存在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网络联系、网络规模均能够对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跨界搜索能够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跨界搜索在网络联系与创新能力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跨界搜索对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跨界搜索水平时存在.跨界搜索对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间接作用的调节效应没有得到支持.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和平衡联盟组合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加强组织学习和跨界搜索,充分利用组织的网络效应,实现企业开放式创新与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实体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结成跨界联盟,实现联盟内创新资源的转移与融合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基于共生理论,分析了跨界联盟成员的共生关系,并通过改进logistic模型构建跨界联盟共生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竞争的影响,通过跨界联盟资源转移模型,分析了不同共生关系下资源转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等,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联盟成员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贡献系数,合作系数,创新资源利用率等因素促进企业创新资源量的增长;此外,提出促进跨界联盟资源转移效果的策略,为跨界联盟维持长期稳定的共生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创新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受自身条件限制,寻求支持,从外部获取资源已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盟网络的兴起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小微企业通过联盟网络密切合作,整合联盟资源与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实力,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资源为中介变量研究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利用SPSS19.0和Lisrel8.70软件对回收的246份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型小微企业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创新资源在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