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在抗战时期,他创作了二、三十部抗日小说,其中若论讽刺之尖锐,反映之强烈,发行量之大,则不能不推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小说连载于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重庆《新民报》副刊,1942年3月由重庆新民报社出版.《八十一梦》具有哪些思想艺术方面的特点?它与张恨水其他的抗日小说存在哪些异同点?形成这些特点和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无疑是研究张恨水《八十一梦》及其抗战时期小说,必然会遇到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八十一梦》是已故著名多产作家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初载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五日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它以“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国民党战时“陪都”——雾重庆一片乌烟瘴气的景象,尖锐抨击了官僚政客、投机商人屯积居奇,穷奢极侈,纸醉金迷,大发国难财的可耻行径,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周恩来同志一九四二年秋在重庆华一村《新民报》总经理陈铭德先生家中会见《新民报》主要工作人员时,曾风趣地对张恨水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  相似文献   

3.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张恨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几部长篇名作,《平沪通车》这样一部淹没于张恨水作品汪洋之海的中篇不为人所谈论也是不足为奇的.为此,试着从新的视角来对张恨水这一小说展开分析,以期能为研究这一作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这四部小说的探析,阐述张恨水在这一时期思想和创作道路的发展变化,从而表明张恨水的恨而醒世创作主旨,肯定张恨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应中 《学语文》2014,(6):46-48
提起张恨水(1895—1967),人们都知道他是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曾使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倒,而作为诗人的张恨水,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对其诗词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其实,张恨水一生所作旧体诗词的数量相当多,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剪愁集》就收录了近七百首。一者,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旧体诗词处于边缘位置,被新文学史家和一般的读者歧视或忽略,二者,张恨水的诗词被其小说的巨大名声所掩,因此,了解他的旧体诗词的人并不多。实际上,如果要研究张恨水的思想和人格特点,读其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而其高超的诗词艺术,又能给我们以难得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7.
正在3月5日全国"两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过程中,聊到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更透露曾与原著小说作者路遥很熟,还同住一个窑洞。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1.毛泽东与张恨水谈了两个多小时"如何书写爱情"张恨水以写小说驰名,作品数量多得惊人,拥有的读者群也相当广。鲁迅的母亲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也读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张恨水的生活追求中充满着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婚姻理想。这一理想又因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传统社会在时代精神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发展。作为一名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的才子佳人理想自然地体现在他笔下的才子身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才子佳人小说风格中。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的小说文本中始终交织着新、旧两种意识和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既体现在叙述模式的选择中,也体现在他为小说设置的人物具体环境及人物形象中。作为一个普通而有代表性的文本,《落霞孤鹜》用脱胎又超出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在年轻的革命者同两个底层少女恋爱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现代的才子佳人故事。这些无不是其小说“新旧杂陈”的表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张恨水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写作深受市场化的读者群体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从《玉梨魂》一纸风行到归于沉寂的现象中得出结论,小说要有恒久的读者效应必须重视叙事、情调,表现悲喜结合的场面,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读者意识,循着这样的写作思路,张恨水的小说增强了叙事密度,摒弃了《玉梨魂》式的过于繁复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以及不合理的诗词堆砌,他的改良既贴近大众的阅读习惯,又顺应了文坛提倡简洁文风的大势。  相似文献   

13.
李泓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09-110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刘艳青 《快乐阅读》2011,(17):122-123
《花月痕》曾经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曾经开了民初一代小说的风气。郑逸梅把《花月痕》列为他最喜爱的小说,排名还在《红楼梦》之上。民国小说家徐枕亚、张恨水等都对《花月痕》评价极高,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它的影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刚过,他却凭借写作章回体小说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张恨水热".在消闲与责任交织的文化心态下,张恨水的小说所呈现出"高雅化的通俗"的艺术品貌,进而寻求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人把张恨水称为通俗小说家,有人称他为言情小说家,有人则说他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遗脉”。所以各持一是,乃因张恨水的小说以“情”为重,多以才人佳女为纬,编织悲欢离合之事。他曾经名噪文苑,但他的颜色却愈来愈淡漠了,以至于长期以来不留名于文学史。然而张恨水及其作品却是一个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小说中武侠题材的作品通过改良武侠小说来影响国民思想的目的,使他的武侠小说轻武重侠,并带有很浓的时代色彩。这集中表现在《剑胆琴心》、《啼笑因缘》及其续集、《中原豪侠传》和《水浒新传》四部作品中。分析探讨张恨水的武侠小说,有助于读者跳出言情小说家的窠臼,更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具有小说家与报人的双重身份,但在二者之间其本位在于报人。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其新闻性修辞主要体现在隐喻性表达和直接陈述两个方面。其小说的新闻性及修辞特性,既与其报人身份有关,也与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密切相关。张恨水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在传播上形成了受众与创作的紧密互动;在审美特性上具有社会性、世俗性、纪实性和时效性,因其独特的传播性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张恨水的创作在审美性和新闻性的张力之中,大体做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从事的"叙事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在其长篇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对皖地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先将小说中皖地民俗分成:服饰、饮食、农业民俗三大类,并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方面分析民俗在小说中的审美作用。张恨水有意识的民俗描写,使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