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文志》是古代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诗文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社会传播与历史传承。这一在古代社会占主体地位的表述形式,能够使方志的地方性得到广泛地传播与流传,八景诗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清代柞水旧志《孝义厅志》依照地方志体例共十二卷,其《艺文志》部分有十八首与当地文化景观紧密相关的八景诗,这些诗主要记录了厅境中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环境,景观内容广泛,区域特色鲜明。这些诗中无论是从地理地貌的描述、还是风俗习性和政治经济的展现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因而,《孝义厅志》中的八景诗无论是从内容的多样性上、还是所具有的地域性上,都为全面研究地方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潇湘八景的研究中,通常认为是宋迪的《八景图》开创了潇湘八景的传统.但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和《白云居米帖》中收录的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称,在宋迪之前,李成已经绘制了《潇湘八景图》,只是两份文献矛盾之处颇多.考证《新修岳麓书院志》和《白云居米帖》的来源,可知米芾诗当出现于明末,篡改自明人邓云霄的诗作.米芾序文出自明...  相似文献   

3.
《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5卷,佚。《崇文总目》卷4《道书类一》:“《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五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未署撰者姓名。郑樵《通志》卷67《艺文略第五·道家三》:“《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五卷,孙光宪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相似文献   

4.
保定周边"八景"现象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景”为题进行诗歌创作,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八景诗》是士人对出生地或寄居地心理认同基础上的宣传和推介,有浓郁的乡土意识和极强的功利性,为游历提供旅游线索和游览路线,对地域旅游的文化资源建设有重要意义。保定周边的《八景诗》创作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的《潇湘怨词》分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及《潇湘十景词》三组,其山水文化一方面为山水与景观文化,体现船山对家乡湖南的情愫。另外一方面为山水与隐逸文化,即船山在面对国家灭亡时发出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6.
唐末诗人韦庄的《秦妇吟》是一首真实、深刻、全面反映唐王朝崩溃的诗史。诗人将史笔与诗情糅合在一起,记述了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及以后的几个重要画面,反映了百姓在战乱中承受的苦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大型交响套曲《长安》为2102年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厅重点支持项目,整部作品由一个序加四个乐章共五个段落组成,它们是《钟鼎长安》、《诗赋长安》、《爱恨长安》、《丝路长安》和《阊阖长安》,分别由作曲家赵季平、崔病原、张坚、平远、杨一博执笔完成。全曲在创作思维上凸显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具有世界性语言的音乐传达出来,并为探究我国原创  相似文献   

8.
王天祥 《青年教师》2007,(11):I0001
彦增先生才华横溢,诗情澎湃。《彦增诗词》刚刚出版,《江城八景》又脱颖而出。这奔涌的才情,这苦吟的勤奋,这宣传家乡的责任感,实在令人又羡又妒。"八景",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笔墨遗香,它往往由当地最具才  相似文献   

9.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在古连州八景中,有一景叫“昆湖叠巘”。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张拭《连州八景》诗中所写的一景。1146年7月,张拭随为抗金名将的父亲张浚寓居连州,面对连州的奇山秀水,  相似文献   

10.
李德波 《学语文》2013,(4):18-19
《蜀道难》的创作年代,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有记载,大约是开元末年李白初到长安之时。据说,李白到长安以后,曾拜访过文坛大诗人贺知章,出示了《蜀道难》一诗,博得了"谪仙"的雅号。其实,《蜀道难》就是李白推销自己的一道"名帖"。尽管李白很有诗才,但初出道亦需提携,他  相似文献   

11.
敦煌写本P.2041题记为我们展现了道宣律学在长安与西北边陲之间流转的场景。这只是道宣律学传播的一个缩影。道宣的《行事钞》因"其文也,不繁而不略。其义也,不少而不多"而颇受僧人推崇,以之为代表的道宣律学在敦煌、吐鲁番广泛传播。在太原寺海达、西州义琳等僧人的努力下,以《行事钞》为纽带,长安与吐鲁番、敦煌之间的联系搭建了起来,为我们初窥三地互动、文化双向流传的历史场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代历史的图像化呈现。此图卷后有北宋章友直(字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人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等人的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画面展现了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元月,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宝迎亲的场景。画面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3.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的佳作之一。其中颈联的“花草”一词,笔者以为是代指女性,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自然界的花草植物。尾联的“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是化用了《世说新语》中“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昆仑奴》写武艺高强的磨勒,在为崔生解决爱情难题时展现了种种神妙武功,现在看来也算是中国较早写武林高手的篇章之一。这个故事流传深远,后来明朝的梁伯龙作《红绡杂剧》,与《红线女》并称《双红剧》。另外,梅禹金作有《昆仑奴杂剧》。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引入了“异域风情”的元素,“昆仑奴”是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黑皮肤马来人,在唐代有很多人来到长安,充当各种杂役、仆人,甚至武士。唐代国力强盛,风气开明,陆路海路都敞开贸易,商旅往来密切,丝绸之路上各种商队频繁进出,宗教人士如印度僧人大量来到长安,基督教、伊斯兰教也都传人中土,路途遥远的到罗马帝国、东非,不远不近的到中东、印度及南亚,近的有越南、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一时首都长安称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城,各色人等悠然杂处。阅读唐传奇,是了解这个特殊时代各种生活、习俗和习惯的很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的佳作之一。其中颈联的"花草"一词,笔者以为是代指女性,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自然界的花草植物。尾联的"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是化用了《世说新语》中"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  相似文献   

16.
<正>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青春,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青春,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青春,是一曲旋律奔放的歌。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这些桀骜不驯的青年总是爱展现着自我。最近上映的网剧《你好,旧时光》,改编自八月长安的长篇小说,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深深打动着万千观众的心。下面将对《你好,旧时光》中辛锐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致单纯的小美好》非常受观众欢迎,它讲述了学渣女主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追上学霸男主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7.
古代作家常常既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不可避免地受当时当地文化的影响,参与到该时空文化的再创造和发展之中,并与之共同辐射出去,给整个文学史以深远的影响。从分析王维关于长安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入手,可以发现诗人不仅以其文学创作构筑了一座岁月不能剥蚀的文学长安,更以自己的全面才华提升了长安的文化品味,丰富了长安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探讨长安空间地理文化与王维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展现王维笔下文学长安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8.
拙岩位于零陵城北十余里滩沈家湘江西岸。明朝沈尧夫先生曾守拙林泉,隐居此地,题下篆刻"拙岩"二字,著有《拙岩集》。清光绪六年零陵人唐九龄先生重修拙岩,刻八景诗于石。《拙岩八景诗》的题材内容主要反映作者寄情山水、归隐林泉、超然自得、闲情逸趣的心境,呈现朴素自然、恬淡闲适的风格基调,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47岁的韩少功辞去了海南省作协主席与《天涯》杂志社社长之职,同年5月他回到了故乡湖南,在汨罗市八景乡的一个山村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20.
《潇湘夜雨》是湖南《潇湘八景》之一。 风雨夜江寒,蓬背声喧, 渔人稳卧客人叹。 明日不知晴也未?红蓼花残。 晨起望沙滩,一片波澜, 乱流飞瀑洞庭宽。 何处雨晴还是旧?只有君山。 (《浪淘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