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时应注意掌握的两个基本概念,要学好认识论内容,必须正确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基本概念,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问题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但并不等于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正确认识,它只是以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作为反映对象的认识。如果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认为是正确的认识,则必然导致一系列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3.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一所学校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基于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办学实践而形成的育人取向、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现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教育思想体系。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追求。它是对自己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它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学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是长期办学经验、思路及理性思维的积累、提炼、  相似文献   

4.
信念、理想和现实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它们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信念、理想和现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信念是人对某一事物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心,相信某一事物或现象必定胜利:理想是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现实是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实在,是相互联系着的各种事物运动的综合存在,它是形式和内容、必然和偶然、现象和本质、个别和一般、新东西和旧东西的矛盾统一体,今天的现实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发展为未来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但并不等于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正确认识,它只是以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作为反映对象的认识。如果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认为是正确的认识,则必然导致一系列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四有”中有理想是核心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理想是什么?按照一般说法,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或者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性定位是对“未知旅程”的探险,此过程中必然会生成“错误”资源.对这些资源的理性认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因“错”而“精彩”.理性认识的含义是承认错误存在的客观性;创造性开发的含义是发掘错误资源的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8.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在声乐演唱中有着感性和理性相互融合并相互依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以感性的情感表达为基础,理性的思维方式为主导,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 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动脑筋,进行思考,它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只限于认识世界的现象,而且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经过感性认识而达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真正任务,这就要经过思考的作用,要依靠思维来完成。一个学生如果不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10.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和审美评价两方面来看 ,理性认识是形成音乐审美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大学生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重视理性认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Irrational Numbers: The Gap between Formal and Intuitive Knowled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report focuses on prospective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irrational numbers. Various dimensions of participants’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sets,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are examined. Three issues are addressed: richness and density of numbers, the fitting of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numbers on the real number line, and operations amongst the elements of the two se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participants’ intuitions and their formal and algorithmic knowledge. Explanations used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relied primarily on considering the infinite non-repeating decimal representations of irrationals, which provided a limited access to issue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知识的发展变化与进步,使知识论中非理性主义由中世纪迷信外在权威的信仰主义,转向现代信任内在本能的直觉主义,但其共同点是否定科学知识是人类运用逻辑理性思维的产物,不相信人类理性能够判断真理与谬误。信仰主义千方百计去证明某种教条,迷信权威,完全丧失了检验、反驳既有结论的科学理性精神;直觉主义虽具有抵制极端理性主义把认识方法狭隘化的积极意义,但往往混淆知识论与价值论,阻碍科学探索中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3.
对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匮乏、生活方式不合理的现象。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养成科学、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  相似文献   

14.
管理是人类古老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价值准则和社会运行体制内做出的行为和决策活动。泰罗的科学管理实现了从传统经验主义管理方式向理性的科学主义管理方式的转变,开创了理性在管理中占主导作用的时代。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从而为非理性在管理中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出现的“丛林时代”、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等理论思潮,展现着理性和非理性在管理中由疏离走向融合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们使用逻辑系统来描述数学的证明、结构的计算以及语言的意义.近年来,逻辑系统却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理性行动者的很多方面.例如,如何接受单一的信息,多主体间的交流行为,以及更为一般的受目标驱动的主体间的互动.特别是,对观察和交流中的信息流的研究,大家使用所谓的知识更新、信念修正和偏好改变的动态认知逻辑.当新信息进来时,这些逻辑使用信息的"语义意义"作为被更新状态的选择范围.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理性主体的行动也会基于其他信息,譬如,由推理和反省得剑的信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信息在更为语法的意义上进行理解的,即,把信息看作是可以由主体阐明的东西.也许有些奇怪,尽管在这一领域已经存在不少的研究方案,但是火家对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关键机制是什么等问题更少有一致的意见.可以看出,对"信息"的意义在逻辑中确实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本文基于可能世界的语义,给出一个一致的信息模型,同时也赋予可能世界语法的"可及通路".这样,我们就能把外部的"更新信息"和内部的"阐明信息"放在同一个动态逻辑系统中.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两个基本的信息行动:纯粹的基于观察的更新("单纯的看")和把不明显的知识变为明显知识的"知觉实现".我们阐明为什么这些行动是自然的,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探讨如何使其他的逻辑传统,包括信念修正理论、情景语义学和弗协调逻辑等适用于信息一驱使的理性行动者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的新观念。从科学观的转向来分析后现代科学观,其中内在着反科学的非理性因素。结合我国现状,重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建立“科学技术人文学”,并用它来代替“科学知识社会学”,是科学观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含教育者的教化过程和受教育者的习得过程。从受教育者的习得过程看,它实质上是受教育者依托知识体系运用理性演绎淬炼出相应价值观念的过程,内含知识体系、理性演绎和价值观念三类实体性要素。其中,知识体系作为理性演绎的质料与价值观念的载体,能够促使受教育者以理性演绎为条件显现价值观念;理性演绎作为受教育者理解知识体系并由此导生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具有知识的证实与辨伪以及关联与贯通的作用,能够促使受教育者以知识体系为中心建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作为受教育者运用理性演绎淬炼知识体系的结果,以自由的理性为基本前提,同知识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以理性演绎淬炼知识体系为基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以理性主义为原则统合知识体系、理性演绎和价值观念,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9.
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哲学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反中心特征,表现为反主客二分、反"人类中心主义"、反"自我中心论";二是非理性特征,即强调信念、延异、游戏的重要性,主张重建非理性主体,反对现代理论或理性;三是不确定性特征,即反对普遍性或同一性,推崇自由游戏、差异和多元论,主张不确定性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结构,教师教育范式结构包含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人工范式三个层面。教师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范式不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范式,而且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范式。教师教育共同体知识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范式转换的根本原因。以独白为特征的科学知识观导致了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只有在对话知识观基础上,教师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拥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研究方法的交往共同体,建立起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才能够克服工具理性教师教育范式所导致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