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英汉视译理解策略(顺句驱动、类意群断句)与英语快速阅读技巧(扫描、跳读)均服务于文本的快速理解,从认知心理层面讲,都是用于高效激活认知主体已有的非言语心理空间或动态整合已有的非言语心理空间而创生新的非言语心理空间。文本由线性句子构成,句子结构的心理实质是非言语心理空间在语言层面的在线空间部署模式。言语理解时,加工句子的过程是“线性、立体”的过程,其效率取决于结构清晰度和回视率。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条件句是隐性施为句,用以表达各种言外之力。本文在心理空间理论和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内,对言语行为条件句作出认知阐释,探讨言语行为条件句的语言形式、条件性及与心理空间建构之间的关系,揭示言语行为条件句的非预测性和心理空间非选择性等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心理空间理论为框架探析了"顺句驱动"的认知心理过程。句子是由大小不等、复杂程度不同的源自于作者或言者言语心理空间的类意群构成,这些类意群映射特定的非言语心理空间。不管是话语理解,还是翻译句子,"顺句驱动"表面上驱动的是类意群,实际上驱动的是其相应的非言语心理空间元素。  相似文献   

4.
文本视觉化是口译过程中脱离源语文本语言外壳的基础阶段和基本表现形式,其本质是由言语激发的连续心理空间的动态创生过程;母语文本视觉化与外语文本视觉化的难易程度不同,因为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外语文本视觉化的训练是文本视觉化训练的训练重点,听情节丰富、生动可人的外语故事则是训练外语文本视觉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小军 《文教资料》2007,(35):121-122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不同心理认知,揭示了心理暗示对非言语行为及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建议通过适当途径来改善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以达到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关注文本中蕴含的言语价值,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空间,在迁移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障碍已成为当今学龄儿童常见的问题,并引起国内外各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视觉-空间认知缺陷、言语理解表达不足、注意集中困难、汉字再认困难、抽象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能力受损几个方面对近年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视觉-运动和空间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缺陷、精神运动能力及性格、行为缺陷、社会认知缺陷几个方面对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符号是人们通过突显认知参照点,在网域意义中对指代事物的链接点进行全方位目标搜索。在社会习俗的规约下,它由人的心智小径调控,同言语融为一体,具有心理指向性、信息的含蓄性和民族的差异性等作用。本文运用认知参照点原理分析和阐述非言语符号的认知理据以及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NLD)是近年来学习障碍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一种源自大脑右半球的神经障碍。我国研究者依据智力、学业、社会功能、排除等方面的标准对小学儿童非言语学习障碍进行筛查,并加强小学儿童NLD的心理特点研究,如情绪面目表情的认知、社会信息加工、视觉空间认知、选择性注意功能、右脑功能以及干预等。未来我国小学儿童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研究,应不断扩展其研究领域,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从而改善和提高小学儿童非言语型学习障碍者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非言语心理暗示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通过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声音变化等刺激他人的感觉器官,含蓄间接地对他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和行为规范。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心理暗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非言语符号针对教育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纪律等,对学生心理产生暗示,使师生之间心灵交汇,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一、教学活动中非言语心理暗示的作用机制(一)启迪智力发展机制教学活动中非言语心理暗示具有启迪学生智力发…  相似文献   

11.
自发手势及其分类研究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其意,从而增加相互交流的可能性。本文对20名无语言的孤独症和智力残疾儿童在语言沟通有障碍时利用自发手势进行沟通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发生频率上没有区别,但在表达内容、目的性、动作姿势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作者从如何运用非语言教学法入手,阐述了教师运用非语言教学提高学生对动作技巧的理解和仿效,使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学好体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而是各类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共同作用的教学。其中,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起了不可替代的解码作用。本文拟就此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听力部分在四、六级考试中比例的加大,听力测试已成为学生英语考试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应对日益多样化的考试,本文将从基础、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以注重语言因素为甚,忽视了非语言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作用。影响英语阅读水平的三个主要非语言因素是文化背景知识、跨学科信息量的掌握以及阅读者的心理因素。忽视非语言因素的作用,会对提高阅读水平有很大的限制和影响;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尽快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以及社会交往模式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形式,东西方文化信息的差异性有其多方面产生的原因,对文化差异的深刻认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信息互动不可或缺的条件;跨文化交际中信息互动能够了解和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听力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听力的提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章试结合教学实践对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语言及非语言障碍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着眼全局、划分阶段的听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由于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常常使他们无法对文章进行正确或者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关注这些非语言因素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愿的现状,探究跨文化交际意愿的障碍要因,即:文化差异、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语用迁移、社会规约、宗教信仰、文化定势、非语言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互的,密不可分的,同样,文字、体态语这两种“非语言”的因素同文化的关系也是相互的,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对外教学过程中,将这一重要内容与蕴含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