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是公民社会运动、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发展的结果,它与传统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适应了环境问题的特征要求。通过公众参与机制解决环境冲突是各国环境政策、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在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存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存在哪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改变我国环境保护的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2.
彭皓玥 《软科学》2015,(2):140-144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剖析影响区域生态风险防范公众参与模式的深层次因素,并探究针对性的管制政策。结果发现,公众生态意识、生态行为成本、生态参与平台和社会参照氛围这4个主范畴对公众参与模式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主范畴逻辑内涵和关键因子,探析其对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作用方向与影响因素,构建了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作用机制模式,即"意识-行为"整合模型。最终基于整合模型脉络结构,为政府制定干预路径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公众广泛参与决策是《21世纪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公众参与应在制衡型环境政策中发挥独立机制作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和社会自治组织能力是公众参与的基础,政府对民众的权力转让与分享是公众参与发挥机制作用的前提,环境法律中的制度规定是公众参与实际的形式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公众参与理论对“波特假说”的影响机制,利用SE-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客观层面、主观层面和结果层面3个层面的指标采用熵权法合成公众参与度测量标准,通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公众参与理论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公众参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理论得到验证;(2)在目前阶段,公众参与和正式环境规制工具尚未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目的,即未能发挥正向交互作用;(3)公众参与程度是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方式“波特假说”成立的边界条件;(4)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水平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效果具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5.
申津羽  王煜琪  赵正 《资源科学》2021,43(11):2289-2302
明确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水环境治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51份公众问卷,运用双栏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考察了公众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探究了公众参与意愿的内在发生机制。结果表明:①北上广三地74.3%的公众有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愿意,平均意愿支付水平为12.29元/年;②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公众月均可支配收入、前往城市水环境的频率与在城市水环境内停留时间、城市水环境景观和娱乐价值认知以及城市水环境整体生态状况感知对公众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③公众参与意愿的内在发生机制是深层根源因素(公众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居住地距最近的城市水环境距离),通过影响中层间接因素(城市水环境整体生态状况感知以及城市水环境生态价值认知),进而影响直接驱动因素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最终影响公众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提出了加大水环境治理宣传力度,制定公众参与治理奖励政策以及完善公众与政府信息交流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对大众生活的影响日趋严峻,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普遍问题。当前,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应从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基础出发,重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挖掘和完善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逐步构建有效的法律促进机制,从而保障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又称为环境保护民主,是基本的环境法原则之一,指的是任何公民、组织及社会群体都享有环境保护权利,并要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本文就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思考提出促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路径,旨在保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建设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和持续推进.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态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仍在加剧,人民对环境安全与树立环境保护新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依托优质资源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完善生态产品建设,发展并完善生态旅游,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保意识是一国环境状况的决定因素之一,公众的环保意识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便于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职能也不仅仅是少数专家及环保志愿者的事,而是全民的行动,需要的是亿万公众共同参与和支持。环境污染不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存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延续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部分,通过建设的公众参与可了解社会各界对该建设项目的态度、观点及建议.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理念在我国近十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国人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如今,环境保护工作早已不仅仅是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切实的行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来,而加强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工作,不仅能够切实的提高环保生态维护工作的整体效益,还能够广泛的调动广大人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环境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环境的恶化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也原来越强烈。随着我国公众主人翁意识,权益意识,法治意识的逐渐觉醒,政府也意识到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的决策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炀 《科技风》2014,(6):267-267
作为公共财产的环境少不了公众的参与,而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指的是在保护环境方面,所有的团体、组织,以及个人都具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有权管理环境与监督环境质量,为此,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政治文化和政府本位行政理念的影响,在河湖流域治理过程中,政府一直兼具“掌舵人”和“划桨人”的双重角色,发挥着河流治理的主体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藏自治区法律制度建构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本位理念的渐次转型以及公民社会的缓慢发育,为西藏河湖流域善治趋向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时,做出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关于保护西藏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使西藏河湖流域在当前国家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下,通过公众参与制度化下走向生态善治提供了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补偿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是关系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论证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生态补偿能惩罚生态破坏行为和奖励生态建设行为,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分析显示实行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我国生态文化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目标的能否实现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但是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本文以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厦门PX事件为例,通过揭示公众参与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并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一项事业,需要公众的参与。我国政府对公众参与环保非常重视,但实践中公众参与环保尚存在诸多缺陷。文章着重就保障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快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公众参与逐渐成为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以湖北省5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1379份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基于公众个体行为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环境、制度、认知3个层面划分了居民水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其具体影响程度和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态环境状况、政府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水生态文明认知对居民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6、0.34、0.90;就目前公众参与意愿而言,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政府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远不及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重要;在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和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同时,当前公众参与的政策焦点应转变到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当前,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已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局限,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还受到诸多限制,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环境保护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研究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立公众参与环境诉讼的有效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文选  李杰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605-608,615
企业生态化是环境保护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我国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创建生态企业,实现企业生态化管理,必须从生产和管理两个角度建立生态化的企业内部机制,从生态经济教育、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消费观念、社会价格形成机制、财政金融政策和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建立企业外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