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船在静水中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一次的时间为t1,在流动的水中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一次的时间为t2,比较t1和t2的大小,答案是( )A.t2t1C.t2=t1 D.无法判断方法1:数学法  相似文献   

2.
用船渡河,怎样渡法才能使所走的路程最短?怎样渡法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短? 假如我们已经测量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_1、流水速度v_2(>0)及河宽S。设船航行的方向与河岸所在直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竞赛中,速度合成问题多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它有两种情况: (1)若两个分运动的方向相同,合运动的速度就等于两个分运动速度之和. (2)若两个分运动的方向相反,合运动的速度就等于两个分运动速度之差. 例1 船往返于甲、乙两地,水流速度为υ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υ2,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 )  相似文献   

4.
例1一艘船在流动水和静水往返相同距离,若船在整个过程中动力不变,且不计船调头时间,则:()A.在动水和静水中所需时间相等;B.在船速大于水速的条件下所用时间相等;C.在动水中所用时间短一些;D.在静水中所用时间短一些.想当然思考:在静水中船速不受水(速)影响.在动水中顺流而下时,速度快、用时间短;在逆水中,由于受到流水影响速度慢、用时间长,与顺水时间短正好互相补偿.因此选A。解法1极端法设水速等于船速或大于船速,船从下游逆流而上时,船就回不去了.可见船在动水中要用长一点的时间.正确答案为D.解法…  相似文献   

5.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分别为v甲和v乙,两船从同一渡口向河对岸划去。已知甲船想以最短时间过河,乙船想以最短航程过河,结果两船抵达对岸的地点恰好相同,则甲、乙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______。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为多少@唐玉林  相似文献   

6.
<正>一、小船渡河问题分析(1)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2)三种速度:v_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_2(水流速度)、v(船的实际速度)。(3)三种情景:①过河时间最短:船头正对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_短=*d/v_1(d为河宽)。②过河路径最短(v_2v_1时):合速度不  相似文献   

7.
一、从一般退到特殊例1一只轮船往返于甲、乙码头一次,问:静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流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所花时间一样长。这样的问题,一时很难作出解答。我们可以把问题足够地“退”,“退”到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即假定船速等于水速,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船速等于水速,因此轮船在逆水航行时将停止不前。这就是说,轮船无论花费多少时间,也无法在这样的流水中完成在两个码头之间的往返航行。而在静水中航行的话,往返一次所花时间总是“往”(或“返”)时的2倍。因此在流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二、从抽象退到具体例…  相似文献   

8.
题目一般在静水中的行速为。,若它在州距‘Y的A、B两地之间行驶,水流方向自A到B,水的流速为。’,船在动水中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i,船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Z,则().A.ti=tZB,ti>tZC.ti<tZD无法确定许多同学在解将此题时,对问题的性质、特点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而是凭主观想象武断地下结论.认为船顺水时,其相对地的行速为v+。’,逆水时其行速为V-V’,一来一回速度得失利等,恰好抵消,故h二句,应选A.正确解法数理推导法.解船从A到B顺水行驶的时间为t]’=——;而逆水行驶的时间t;”=——_,故此…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8年第3期所刊高中物理综合测试卷第19题:一帆船在静水中顺风航行,风速为v_0,则船速ν=___时(用v_0表示),风供给帆船的功率最大?(设风垂直吹向帆面,且吹在帆面后的速度与帆面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必须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细心审题,选择恰当的未知元,用关键词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但由于思路或所设未知元不同,列出的方程式也就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一种思路,不放弃探求多种解法。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14公里,乙在甲的下游,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已知在静水中快船每小时比慢船多行7公里。现慢船从甲,快船从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在中途相遇时,慢船比快船多行2公里。求快船、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解法一:利用相等关系①快船航程 慢船航程=114;②慢船航程=快…  相似文献   

11.
流水与静水     
船速一定的轮船往返于上、下游两个码头之间一趟,和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花的时间一样吗?假如问起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这样回答,这两次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在河水中,轮船去时遇到逆流,速度虽然减小了,但回来时就是顺流,速度增加,轮船去时多用的时间,被回来时少花的时间一抵消,岂不是跟在静水中往返一次花费一样的时间吗?”其实,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  相似文献   

12.
趣题巧解     
物理学中有许多有趣的问题,今举几例并进行巧解。一、巧寻草帽题1.划速为 v_1的船在水速为 v_2的河中顺流行驶,某时刻,船上一只草帽落水,若船又行 ts 后才返回寻找,略去掉转船头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同样一套试卷,学生做完需100分钟,且还有些题没有把握,而老师来做却只要20分钟左右,即快又准,原因何在?解题经验问题.其实,许多题在解完后,稍稍加以总结,便可得出规律,成为经验.以后再碰到类似题便可直接得出结论,这是快的原因,而且不会因计算中的笔误而导致错误,这是准确的原因.在大型考试中,一道计算量较大的选择题、填空题往往分值不高,若用较长的时间是不允许的.例1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8米/秒,若在2米/秒的流水中和静水中往返相同的距离,不计调头时间,则:()A在静水中所用的时间长;B.在流水中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一、小船渡河问题例1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解题的过程中 ,如果能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就能化繁为简 ,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列举几例加以说明 :1 虚拟法在分析问题时 ,依据具体情况把问题中的某个过程或条件虚拟为理想的物理过程或特殊条件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例 1 某船在静水中由甲地到乙地后再返回甲地用时为t秒 ,在流动的河水中 ,往返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为t0 秒 ,则 (  )A .t<t0 ;B .t>t0 ;C .t=t0 .分析 如果假设河水的速度与船的速度相同 ,那船将永远不能返回 ,即t0 无穷大 ,故答案为A。2 极端法当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另一个物理…  相似文献   

16.
二次相遇     
<正>【问题1】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往返于甲、乙两地。两人第一次在距离甲地4千米处相遇,第二次在距离甲地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属于多次相遇的行程问题,解答时可以通过画图观察,把复杂的过程变直观,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病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病症]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40 60)÷2=50(千米/时)。  相似文献   

18.
设甲乙二物在相对运动中的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记为s、v、t,则有s_甲=v_甲·t_甲,s_乙=v_乙·t_乙。由此得推论 1 当s_甲=s_乙时,v_甲/v_乙=t_乙/t_甲; 2 当v_甲=v_乙时,s_甲/s_乙=t_甲/t_乙; 3 当t_甲=t_乙时,v_甲/v_  相似文献   

19.
河有多宽     
甲、乙两条渡船在一条河的两岸之间往返行驶,它们都匀速航行,但各自的速度不同。他们到达岸边转向时,都不花费时间。现在,两条渡船分别从河的两岸出发,相对行使,并在甲船离出发河岸700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它们继续前进。到达对岸后转向,并在甲船离开转向的岸400米处第二次相遇了。  相似文献   

20.
一、整体入手,以静制动例1小冬、小青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离甲地40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人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各自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人在距乙地15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