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时的中国男篮,一派温馨从容的景象:在蒋兴权为首的教练组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刻苦地在进行训练;时不时的,队里会搞一些联欢活动,放松队员们紧张的心情;队员们之间,融洽和睦,大家相处得就像兄弟……不过,表面的“风平浪静”挡不住内心的“波涛汹涌”,因为谁都知道,九月的哈尔滨,中国男篮将迎来老对手韩国男篮,正是他们,在釜山亚运会让中国男篮尝到了耻辱的滋味。所以,九月,是复仇的时刻,也是噬血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此前,为了备战土耳其世锦赛,中国男篮曾与塞尔维亚进行了一场热身赛,最终中国男篮以53∶89惨败,阿联拿下全队最高的20分,刘炜仅拿2分,王治郅3分,王仕鹏8分。中国男篮的后卫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男篮在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取得第5名的成绩,名列中华台北之后。这次比赛,对于一直在男篮亚锦赛中具有霸主地位的中国男篮来说是个惨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进行探究,得出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主要是:中国男篮没有发挥出内线得分和篮板球的优势,中国男篮主教练执教时间短造成将帅失配和未能确定中国男篮的最强阵容,中国男篮队员"青黄不接",中国男篮队员状态低迷,中国篮球联赛赛程短和过分依赖外援等。并以此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观察分析、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指出中国男篮在2006年世锦赛中破紧逼防守乏术的原因是球队缺少有效的“磨合期”和队员缺少对肾逼与破紧逼的认识与实践,并根据现役中国男篮的实际提出“三加强”的策略与方法:加强球队磨合、加强对紧逼与破紧逼的认识与实践、加强组织符合自身实际的破紧逼防守战术配合,供中国男篮备战2008年奥运会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均衡;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队员实力较强,前锋队员在2分球与3分球投篮次数及命中率、篮板球抢获次数和助攻与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后卫线整体进攻能力依然是中国男篮的薄弱环节。针对中国男篮在快节奏、强对抗比赛中进攻侵略性不足和防守攻击性不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量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和约旦队2场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男篮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和前锋队员攻防能力强于约旦队,后卫队员的攻防能力明显弱于对手,特别是内线强攻突破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给男篮号脉     
2013年的亚锦赛,中国男篮创造了征战亚锦赛的最差战绩,这对中国篮球来说更像是经历了一场灾难。中国男篮的问题究竟在哪?我想对此次中国男篮的表现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这句话送给中国男篮的一些队员再合适不过,小组赛对阵伊朗,易建联的缺阵仿佛使其他队员失去了斗志,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一些队员毫无取胜的信念,整支球队打得毫无章法,不敢出手投篮,对自己没有信心,畏手畏脚的,也很少看到队员在场上有冲  相似文献   

10.
李威 《篮球》2000,(20)
出征悉尼之前,业内外人士一致认为本届国家男篮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届,身材条件出众,技术与世界水平相比虽有欠缺但尚能一拼,中国男篮冲进前八甚至打进前六,完成历史上又一次突破是众人心之所系。然而中国男篮在悉尼奥运会上未能冲进前八,令国人深感遗憾。白金申:关键球准备不足评价中国男篮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篮坛元老、中国篮球协会顾问白金中先生说:“关键时刻、关键球准备不足。”他认为中国与法国队比赛结束前的十几分钟,如果能够像上半场一样发挥出应有水平,中国男篮所面临的形势将会截然不同。“进了前八后,队员们在心理…  相似文献   

11.
殷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11-12,22
通过对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北京奥运会上主要技术指标同国外优秀前锋队员指标的对比分析,旨在阐明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得分、防守、篮板球、助攻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篮球战略一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鹏  叶薇 《体育与科学》1995,(3):13-15,12
1 除“暮气”、长“后劲”,必须开展儿童篮球运动 《扬子晚报》于全国男篮8强赛开幕之际,今年2月6日在《职业联赛背后的中国男篮》一文中评论说:“中国男篮现在正步入‘暮年’,撑场面创天下者,皆是那些年近30乃至超过30的老将们,少年英雄莫能出其右者,水平较高的那些队员,数来数去都是在国家队的成员,据悉,有些球员退役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中的失误数量、方式、区域、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男篮的前锋球员和后卫队员是进攻失误最多的主体。除了客观因素,队员责任心、自信心不足也是导致失误的重要原因。进攻失误次数的偏多是导致中国男篮跻身世界篮球强国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以近3届世界篮球大赛中国男篮和其对手为研究对象,对双方的防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出中国男篮与对手在防守上的差距及成因。结果表明:抢断球和防突破与对手存在很大差距;盖帽和抢防守篮板球时内线队员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外线队员能力较弱。防守战术变化少,防快攻的次数多但质量低;半场人盯人和全场紧逼人盯人运用较少,成功率低,主要以“2—3”或“3—2”阵势的区域联防为主,且存在防区小、贴身紧逼不严密等问题。中国男篮防守能力较弱,只有改善体能,强化技术的实效性和对抗性,突出战术的多变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年以来,中国男篮的队员们给人一种“高而瘦”的感觉,尤其是在比赛中,宽大的运动服穿在细瘦的身体上,加之和强壮的欧美选手对抗,使人觉得既好笑又心疼。而在王非重新上任后的国家队中,胡卫东、姚明、郭士强和杜锋四人是“高而  相似文献   

16.
柯昊 《新体育》2007,(11):48-49
沉寂了一个夏天,CBA又要热闹起来,10月28日,2007—2008赛季CBA重燃战火。今年中国男篮的集中时间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留给国手们同俱乐部磨合的时间少得可怜。虽然身处男篮备战奥运的夹缝中,但这样一个略显仓促的赛季却并不苍白。阿联出走、大巴归来、名帅易主、“战神”复出,新人层出……下赛季能否成为CBA联赛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纷乱变化背后隐藏的是无数待破解的悬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男篮备战纪事 ■3月17日,中国男篮教练组与媒体见面,在哈里斯未来中国之际,尤纳斯被任命为中国男篮的执行主教练,暂时负责中国男篮日常的训练事务。 ■3月18日的训练中,尤纳斯要求队员们加强力量训练,他要求中锋和大前锋至少推举150公斤!因为在立陶宛,最强壮的内线队员能够推举到175公斤。而此前,我国的巴特尔能够推举150公斤,刘玉栋能够推举120公斤,大多数的队员甚至不足100公斤,中欧篮球的差距首先体现在了力量上。  相似文献   

18.
对第25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伊朗队比赛中后卫队员的技术统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男篮后卫与伊朗队后卫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并对我国男篮后卫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我国后卫队员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三届亚洲篮坛的格局现状及第27届亚锦赛、第6届天津东亚运动会男篮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亚球队优势明显,而东亚球队依靠整体篮球逐步崛起,但中国男篮整体实力趋于下降;中国男篮应该尽快确定发展方向并坚持不懈的走下去;队员的"焦躁情绪"以及"去平民化"意识严重影响队员的奋斗精神;第27届亚锦赛前锋队员、后卫队员的发挥不利造成了本届亚锦赛的整体失利。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夏天,来自立陶宛的“篮球恺撒”尤纳斯率领着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横扫以往概念中的强敌,堪称完胜。媒体纷纷感慨这是中国男篮历史上夺冠最轻松的一次。而在去年夏天,来自NBA的教头哈里斯带领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勉强跻身八强,再也没能前行一部;在这个夏天,因为姚明,那些在中国男篮中极有潜质的队员纷纷表示:我们也要去N B A!但尤纳斯并没有积极认同,他说:“你们应该去高水平的赛事中磨练,但高水平赛事不仅只有N B A!”尤纳斯大手一挥将指挥棒指向了欧洲篮球。欧洲篮球,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那些在欧洲锻造在NBA成名的球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