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是在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课堂上有效对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答问”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它既是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进行碰撞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共享美好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问是建立在教师所具有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适时、恰当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适时恰当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情到浓时方为真,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理念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追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那么何为"追问"?"追问"是追根究底穷追不舍地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它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一、对话前提:深味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6.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追问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而是对知识点进行深刻挖掘,是逼近其本质的探究.数学课堂追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追问,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引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主要包括课前精心预设的问题和课中主动生成的追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有效追问 活力课堂——《异面直线》教学案例与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合作”,课堂提问作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有效追问,作为课堂提问的一种重要形式,能激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家保罗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性、智慧性的活动。有效的课堂对话,能够张扬个体的生命,生成智慧!在有效的课堂对话中,师生双方享有真正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不断地批判、反思、重构,徜徉于一场真正的智慧对话之间。一、"追问"是对话生成智慧的源泉追问,让课堂对话生成智慧。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课堂对话中,有效追问,尤其是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  相似文献   

10.
“追问”可能是一种极好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教师插话的方式,它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与多元,有助于实现三者之间的高层对话。它是实现课堂“生成与预设”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师生对话、课堂生成正逐渐代替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师生对话体现了数学新倡导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话,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真正有效的引导,师生的心灵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个性有了彰显的平台……于是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对话成了课堂教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按部就班,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对话、摩擦甚至碰撞,现实生成的超出教师预期、教案规定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这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  相似文献   

12.
课堂追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让阅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在生成时追问——引发语言对话 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让课堂呈现精彩.  相似文献   

13.
哲人说:“对话教学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这一革命性的课堂行为,改变了教师独霸讲台唱独角戏和学生“回收站“式的等待灌注知识的被动学习,使课堂成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动所在,成了师生浮想联翩、创意生成的沃土.……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主要包括课前精心预设的问题和课中主动生成的追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随机应变地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对话教学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知识也是探究生成的,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服从和权威的主宰,教师角色从原来的“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转变为“教学的对话者”。所以,对话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对教师传统权威的消解,教师角色在对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的一个理解过程,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解内容不仅包括对教师已按照既定教学方案所设定的相关知识,更大量的往往是存在于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对话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动态生成”这些字眼对基础教育界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它与我们的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成性的教学观念,不再把课堂看作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场所,也不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探究学问和师生积极交流的乐园。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也是流动的艺术,因此,音乐课堂也同样是动态生成的,在互动与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展示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智慧课堂建设“四学五明”的重中之重。课堂上,展示的主体更多的是学生。智慧课堂模式下的“展示”,是基于充分自学情况下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思维碰撞促成知识构建、互动生成的学习过程。“展学”既能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又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交际环境,深化课堂多边对话,生成课堂多维亮点,从而有效推进课堂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陈建英 《考试周刊》2014,(32):186-187
如果说课堂预设是一种教育领域的计划的话,那么课堂生成就是教育领域的市场经济;如果说预设是教师的思考的话,那么课堂生成资源便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习和思考的结果。学生的这种思考不是一种放纵的胡思乱想,而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实时生成的,它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开展创新。教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上抓住生成,深入浅出,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的。本文阐述如何让预设和生成碰撞出火花,为《科学》课堂教学赋予生命活力,打造精彩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