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月28日,《重庆晚报》披露,重庆市今年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4月中旬.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该省今年约有2.6万名学生放弃报考。规模化的弃考行为由此引起社会关注,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各大网站纷纷推出相关讨论,包括《半月谈》、《人民日报》、CCTV在内的诸多主流媒体均对“万人弃考”事件予以特别报道或评论.一些作家、文化名人也相继撰文就此事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2.
熊丙奇 《成才之路》2010,(20):I0004-I0004
2010年高考,高考弃考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57万,比去年减少65万,而按照2010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人数(803万)。仅比去年(834万)少31万,同时,去年弃考人数达到84万,因此,今年增加弃考人数以及往届考生报名数减少共计可达34万。由此得到的弃考人数,可能接近100万。是什么导致考生弃考?根据调查,因高考无望,主动弃考者不足8%,而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因就业难而弃考者高迭64.6%、这十分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3月28日,《重庆晚报》披露,重庆市今年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4月中旬,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该省今年约有2.6万名学生放弃报考。规模化的弃考行为由此引起社会关注,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各大网站纷纷推出相关讨论,包括《半月谈》、《人民日报》、CCTV在内的诸多主流媒体均对"万人弃考"事件予以特别报道或评论,一些作家、文化名人也相继撰文就此事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4.
4年300万人弃考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中国高考钉子户""中国第一考王""当代范进"的成都人梁实将又一次奋战高考.梁实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参加过15次高考,今年是他第16次参加高考.梦想进入川大数学系的他为了这个执着的信念成为了"高考名人". 高考成为了社会考生梁实的信念,而对于今年的许多应届考生而言,高考似乎正在"失宠".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20万,当年有750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所占比例为73.5%.而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34万人,这也意味着当年有84万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 2010年,弃考人数达81万人. 2011年,放弃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仍为80万人.  相似文献   

5.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今天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热点,原因有二:第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大规模“弃考”;第二,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主动弃考,与被迫弃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然而,当我们深究放弃高考内因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放弃高考却源于对高考价值的误读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刘飞 《四川教育》2012,(7):25-26
4年300万人弃考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中国高考钉子户”“中国第一考王”“当代范进”的成都人梁实将又一次奋战高考。梁实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参加过15次高考,今年是他第16次参加高考。梦想进入川大数学系的他为了这个执着的信念成为了“高考名人”。  相似文献   

7.
刘芹 《文教资料》2014,(11):18-19
本文通过对日本近现代文学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槽山小调考》“弃老”现象的分析,并与中国一些民族曾经存在的同样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弃老”的原因,对研究日本文化、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意识形态差异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3年高考已结束.然而,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参与了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据教育专家测算,今年大约有100万应届生没有参加高考.(据6月7日《宝安日报》报道) 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但在今天,高考仍然是年轻人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高三应届生来说,12年的苦读,就是为了高考这一刻的“鲤鱼跃龙门”.既然高考如此重要,为何还有众多学生弃考呢?  相似文献   

9.
自言自语 《师道》2009,(5):16-16
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据称,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3月28日《重庆晚报》)这么多的学生主动放弃高考机会,多是农村考生。也就是说他们主动地放弃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这件事看起来是他们自己的事,是他们自己不考的,怪不得任何人的。  相似文献   

10.
高考弃考弃掉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通过"弃考"这一现象,剖析高考"弃考"将"弃"掉"就业难的内因"、"教育的受益性"和"教育公平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激化读书无用论盛行以及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后,提出高考存在的价值及应对"弃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另有数量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教育专家分析,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不少学生选择弃考的主要原因。现状:五年来弃考率稳定在10%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及教育变革的冲击,近年来,"高考弃考"现象层出不穷,弃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同于城市学生因出国留学而弃考,多数弃考的农村学生选择的是打工,是结束学习而不是继续学习。究其原因,农村学生高考弃考有"理性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及"非理性决策的盲目跟风"两种缘由。在分析农村学生高考弃考原因的基础上,转变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认知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化水平;完善高等院校的助学圆梦计划;坚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可以作为应对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高考"弃考"现象从2009年起尤为突出,到2011年这一现状依然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们临近高考有弃考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的领域如何理解这一现状的产生与发展,又该如何看待与应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文章以教育学学科理论为切入点,给予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赵莹 《文教资料》2010,(20):152-154
针对近年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不断下降,应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本文作者从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入手,剖析考生弃考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弃考问题和学生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有10%左右的高中生放弃参加高考。出国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成为弃考排在首位的理由。为何要放弃高考?韩霄(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就业难让不少同学开始规划另一条人生道路。在我身边,弃考生  相似文献   

16.
张晓震 《教育》2009,(5):31-32
最近,重庆“上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一事搅得舆论界沸沸扬扬。论者持“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者有之,认为“高考不再是唯一选择,弃考说明选择趋于理性”者亦有之。不少专家学者借此痛砭功利化日益严重的基础教育以及缺乏生机的高等教育。那么,这些弃考生弃考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做法是事出无奈还是经过理性权衡的结果?高职高专为何没能成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百万学子弃考,值得我们关注。高考人数持续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适龄学生减少,这属于自然减员,二是弃考人数增多。对于前者,社会舆论没有意见,而对于后者,弃考引来议论纷纷。在大家的想象中,高考如此权威,甚至被认为是"性命攸关"、"改变命运"的人生大考,为何还  相似文献   

18.
“高考弃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高考弃考”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教育资源欠缺公平和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高考弃考”损害的是公平的教育理念,以及宪法所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力。而教育权是最大的公平权,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上,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放弃高考原本是学生多元选择教育的一种正常行为,但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空前困难的形势下,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社会文化缺失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青年学子弃考成无奈之殇。本文旨在透析弃考现象,从高校和社会角度反思当前的教育观与就业观,引导青年学子理性认识弃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重庆市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的新闻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这种“弃考”之风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