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蝴蝶》是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戴乃迭在翻译它的过程中,依据“目的法则”,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要考虑翻译在目的语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性。如果翻译目的需要,译者甚至可以不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译出"童趣",而"目的论"恰恰能够解释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因此本文就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李永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性法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本以目的论为依据,认为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法则,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周晓寒 《考试周刊》2010,(43):36-3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大卫·科波菲尔》部分段落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翻译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方面简单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重新阐释了“信达雅”的内涵。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翻译对象《天演论》,笔者提出“信达雅”是以“雅”为中心,兼顾“信”与“达”。“雅”不是外在的“润色加藻”,也不是翻译的“脂粉”。在《天演论》的翻译中,目的法则赋予了“雅”的核心地位,使“信”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从中心走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以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为三大法则,其理论对中国特色词语"不折腾"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不折腾"不同的译文,探析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泽玲 《双语学习》2007,(12M):170-170
目的论是翻译功能派的主要理论,它突破了传统的对等翻译论的框架。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即①目的法则;②连贯性法则;(国忠实性法则,其中又以目的法则为主导。本文阐释了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该理论在标示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的决定方法,“目的法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中的回目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邓罗、罗慕士和虞苏美在翻译回目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最终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1.目的论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H.J.Vermeer)所提出的“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ies)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诺德(C.Nord)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由目的驱使的行动。译者在目的的驱使下,考虑与译文功能有关的因素,采取适当手段实现其预期目的。其核心概念就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汉斯·威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他指出翻译要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其理论包括三个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本文主要从目的论方面来指导旅游文本资料的翻译,提出目的论角度下的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重点的翻译原则,并分析该翻译原则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在旅游文本资料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论理论主张,译本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结合实例分析了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的本质,探讨了目的论翻译理论对商务英语文本的指导作用,主张应以翻译材料使用者的目的为出发点,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目的论的翻译理论视角下,从法律英语的特征出发,展示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英语,其专业性和行业性决定了目的论对法律英语翻译的理论指导作用。对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规则在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使用,以举例的方法进行阐释和说明,以期探索更适合法律英语翻译的有效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同时它又反作用并修饰这种特定的环境。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在跨文化的广告交流中必须寻找目的论和广告翻译的有效切入点。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商业行为中引入“目的论”这一概念,不仅是要向消费者展示商品,更是要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最终能够成功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将“目的论”作为控制整个翻译过程的首要准则。  相似文献   

14.
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涉及到七个参与者,这就对于研究翻译主体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文章通过论证指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结合电影名称的功能特点,分析了其翻译目的和原则,总结了中国电影名称日译的方法,并探讨了其翻译方法多样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电影汉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通过再现英语电影的语言展现原片的文化特色,以保持原电影的风貌,还需要满足国内受众需求,确保电影的亲切感,在汉语文化中选择与之相应的对等表达.将目的论运用在电影翻译中,将有利于英语电影翻译的发展和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形式和意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什么形式就有什么意义,就有什么功能。用这一理论探讨术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对于术语的翻译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较系统地探讨了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及其对术语意义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术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根据AIDA理论,指出广告语的功能特点及其对广告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对等理论"在英汉广告语翻译时应遵循的两条原则,着重探讨对对等原则的理解及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其旨在为教学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量的英文字母缩略词进入汉语中,对这些外来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差异较大。在论证这些字母词的可译性基础之上,对这些翻译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字母词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产物,相应的翻译方法也要体现出该原则,方能保证信息的准确、高效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