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材中,跑的周期阶段划分方法,脱离了跑步技术的实际应用,没有达到便于分析技术动作的目的,提出新的划分观点是基于两腿周期动作同时具有对应性、同步性和反方向性的特征,把单腿动作周期划分为折叠后摆、前摆、下压着地缓冲、后蹬四个阶段,有利于双腿动作协调配合的动力学特征分析。支撑腿着地缓冲时,髋关节不是主动弯曲,而是积极伸展;踝、膝关节的弯曲缓冲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踝、膝、髋关节主动弯曲缓冲”的技术要求是不妥当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缓冲时间的延长,而不是“缩短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田径教材中跑的周期阶段划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主要田径教材中关于跑步周期阶段的划分存在着重大理论分歧,并滞后于技术分析的实际需要.提出新的划分方法是基于两腿周期动作同时具有对应性、同步性和反方向性的特征,把单腿动作周期划分为折叠后摆、前摆、下压着地缓冲、后蹬四个阶段,既有利于单腿动作过程的运动学特征描述,又有利于双腿动作协调配合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周期划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的划分是分析短跑技术的动作的基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学院专修和普修田径教材关于“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划分”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教材对途中跑动作周期分析中存在不足,确定了短跑动作周期新的划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跑步动力及阶段划分的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和运动学、动力学等方法对跑步动力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跑步周期各阶段进行了划分.研究认为,跑的前支撑时期产生动力,是一个积极的动作过程,划分跑步周期阶段应在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根据起跳腿的运动特点,把起跳阶段摆动腿的动作划分为体后前摆、体前前摆、“突停”制动三个阶段。对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技术特点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重视对跳远运动员摆动腿的力量、速度、幅度的专项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后蹬动作作为途中跑的核心技术,它决定着跑的技术特征和效果,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技术因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途中跑的后蹬角度人手,对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的技术指标和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以伸髓为主导”的后蹬技术特点和我国短跑运动员“以伸膝为主导”的后蹬技术特点;提出了改进我国运动员100m途中跑技术,由“以伸膝为主导”的后蹬技术转变为“以伸髓为主导”后蹬技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对跳远运动员所产生的一些错误起跳动作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起跳时摆动腿加速前摆时机的差异,是诱发错误起跳动作的主要因素。在起跳过程中,只有正确掌握摆动腿加速前摆的时机,才能在短促的起跳时间内充分发挥出最大的蹬伸力量,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8.
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炜  陈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20-1722
作者曾在<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1]一文中提出"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理论.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划船式短跑技术",采用与"后蹬式或屈蹬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经典理论"对比的方式叙述"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9.
儿童快速跑动作和跑速发展有其特点和规律.本文在进行大量测查的基础上对3~12岁儿童快跑动作在落地缓冲阶段、蹬伸阶段的动作特点和步幅、步频的发展特点,跑速发展的特点,以及7~12岁儿童50米跑速变化的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针对3~12岁儿童快速跑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对跳远起跳过程各阶段下肢摆动腿技术特征;起跳过程中下肢摆动技术与跳远成绩相关性;下肢摆动技术与上板速度、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起跳水平速度、垂直分速度及腾起高度等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下肢的摆动技术上有一定的缺陷;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摆动腿侧髋关节明显滞后于腿的前摆,摆动腿侧髋关节没有起到以髋带腿的作用,摆动腿的前摆不能适应起跳节奏;缓冲阶段,摆动腿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没有意识到髋关节这一发动机的重要性,忽略了以髋带腿的加速前摆动作;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将起跳时蕴积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  相似文献   

11.
双杠自选动作类型与组合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优秀运动员双杠自选动作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支撑或挂臂撑前摆、支撑或挂臂撑后摆、飞行动作、悬垂前后摆动作是构成成套动作的“主要动作类型”。而“主要动作类型”中又以支撑前摆转体倒立、倒立前翻360°、悬垂前摆动作、后空翻成手倒立等子类动作使用最为广泛;同类动作组合逐渐成为运动员编排自选动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弯道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弯道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发现腿部力量训练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集运动员第一弯道2-6连续5次单步周期肌电图,原始肌电图进行全波整流处理,再进行均化处理。结论:1)单步周期收腿阶段大小腿折叠可能是由蹬伸动作的后效应引起的随势动作,踝关节在右单步周期收腿阶段背屈,落腿阶段拓屈,左单步周期收腿阶段和落腿阶段前期背屈,落腿阶段后期拓屈;2)左单步周期重心转移阶段腓肠肌表现出与胫骨前肌共激活,蹬冰阶段胫骨前肌表现出与腓肠肌共激活,但激活程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表现共激活协调模式,左单步周期协调性更高;3)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对胫骨前肌、股直肌和臀大肌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跑步周期阶段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力学特点,对目前国内关于跑步周期划分的不同观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以人体运动的受力特点、肌肉用力特点、身体环节的运动特点等为依据,把一条腿在一个复步中经历两次支撑和两次腾空的动作划分为支撑着地缓冲与后蹬、腾空体后折叠摆腿、支撑摆腿、腾空体前“趴地式”着地摆腿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动作技术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步右脚着地后,左膝水平速度与重心水平速度显著相关(γ=0.7302,P<0.01),加速左腿的前摆有助于重心水平速度的回升;影响标枪出手速度的灰色关联排序中首要因素是标枪离手时左膝角,说明左腿迅速而充分的蹬伸对出手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表面肌电(sEMG)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肌肉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在完成摆动技术动作中,折叠前摆阶段,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等屈髋肌以及胫骨前肌是参与活动的主要肌群;下压着地阶段,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是参与活动的主要肌群.在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结合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发力范围、发力特点,优选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我们一直将100 m跑全程速度结构划分为起跑阶段、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途中跑阶段和终点跑阶段,并以这种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然而,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这种划分方式的合理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通过归纳、分析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将100 m跑全程速度结构划分为起跑阶段、起跑加速段、途中继续加速段、最大速度点、减速阶段可以更好地对100 m跑全程速度特征进行清晰的分析,而且,这种划分是符合100 m跑运动学特征的,同时有利于对100 m跑全程速度变化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的技术关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同步分析.结果:在缓冲阶段,摆臂角度为92.3±3.9°;蹬伸起跳后重心垂直速度为3.6±0.2m·s-1,水平速度为2.1±0.2 m·s-1;缓冲时间为130.2±4.8ms,蹬伸时间为160.1±5.9ms;重心最低时右髋关节角、膝关节角、踝关节角、摆臂角、缓冲时间、垂直速度与起跳高度具有相关性;在缓冲阶段的用力顺序为:腓肠肌、股直肌,最后是其他肌肉的共同作用;蹬伸阶段首先是臀大肌肌电达到峰值;缓冲阶段臀大肌的% IEMG最高为27.7%,蹬伸阶段腓肠肌内外侧头的% IEMG最高分别为19.2%和24%.结论:从外部动作结构和内部肌肉放电情况来看,排球扣球的起跳蹬伸过程是下肢以大关节依次带动小关节运动完成的;缓冲期首先通过踝关节缓冲制动;应该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划分动作阶段.  相似文献   

18.
牵引训练对维持100m跑速度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牵引跑训练对100m成绩的影响。研究方法:以12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6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6周的牵引跑训练,通过进行20m助跑100m的牵引训练,对100m跑的速度曲线的变化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主要结果和结论:通过牵引跑训练,在跑的技术上,改善了脚向前方过大的伸摆着地动作,最高疾跑速度及速度维持局面的平均速度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塑胶跑道对百米途中跑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组织拍摄了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同人同期在两种跑道上高速跑的影片,采用运动学研究方法对塑胶跑道与土跑道上跑的跑速、步幅结构、蹬伸与摆动等技术做了分析比较,以参数为根据简述了在塑胶跑道上100米途中跑的动作特征和技术要求,可供教学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站立式起跑的教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正式出现,到四年级以后的各个年级主要是巩固和提高的问题了,按理说,这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应该掌握得较好,但在教学中,达标测验中,甚至各种较大的田径比赛中,常看到一些同学起跑动作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动作无疑会影响起跑的速度。常见的起跑错误动作有下面儿种: 1:“予备”口令后,两腿弯曲很小,甚至前面的腿根本不弯曲,听到跑的口令后,为了能快速的跑出,前腿不得不再弯曲一些,好向后下方做蹬伸动作,尔后前提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