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红红的太阳,鲜艳的花儿,吐着嫩芽的小树,绿绿的小草,还有一只可爱的蜜蜂在飞来飞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旁边还配上了一首小诗:"春天到,春天到,树叶绿,花儿开,鸟儿叫,美丽的春天来到啦!"你一定会以为这是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这是低年级学生写的日记——绘画日记。绘画日记,就是让孩子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日记。它容易掌握,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画、爱想象、爱倾吐的性格特点,深受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日记”之旅一: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 从一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开始写数学日记,回顾这六年的数学日记之旅,真是收获颇多、感慨颇多。对于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指导我从“盲目”的试验到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数学日记的内容、形式也渐渐由“单一”到“丰富”,在实践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老师,送我一盆花好吗》,这篇400多字的短文,刊发在《人民教育》“班主任”栏目中。文章写的是:一天,一个叫鲁瑶的孩子向我要班上的一盆花。原来她看到花儿“人老珠黄”,觉得太可怜,要端回家侍弄,明年春天再送回来。鲁瑶的一句“太可怜”引发了我的联想:孩子的同情心是多么宝贵啊!如果学生从小就懂得关爱植物、动物,长大后必然会关爱他人及自己。也只有在学生具有了热爱生命的人性时,读、写、算才显得重要啊!  相似文献   

4.
春天     
风儿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花儿抬起来,仰着脸找春天。花儿问:“春天在哪里?”它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风儿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春天来了!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师:多美多旺的海棠花,多么饱满烂漫的海棠花!春天就在这淡红的海棠花里,春天就在这密密层层的海棠花里呀!春天就在“喷花的飞泉”的奇妙想象里!同学们,冰心奶奶应该把诗句改成“只拣花儿旺处行”才对呀!可为什么她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停顿)从文中看,很多时候冰心奶奶都在看儿童。那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告诉朋友“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请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是()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加批注)生1:儿童是活泼的小天使,文中写道“:这几扇大…  相似文献   

6.
花粉的故事     
暖风拂面春天到,姹紫嫣红花儿开!时光荏苒,秋天一到,娇艳的花儿谢了,香泽丰硕的果实结好了,人们用“春华秋实”来代言希望和收获,岂不知如若少了一个小不点——花粉,这个收获压根儿就是实现不了的。那么,花粉到底是何等面目呢?  相似文献   

7.
春天是自己     
风儿跑得呼呼只喘气向田野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春天在这里!小蜜蜂忙着到花园去采蜜,花儿站在枝头仰脸儿笑,布谷鸟美得唱歌曲……只有小草看不见春天,它踮起脚,伸长脖子干着急:“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太阳公公笑着说:“傻孩子,春天就是你自己!”邮编:300020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40号师大招待所205春天是自己@郭荣!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40号师大招待所205 300020  相似文献   

8.
日记,每个小学生都会写,但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写着写着,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慢慢地成了一种“有点讨厌”的负担,应付了事!这是因为他们写日记的种类很单一,总停留在写“一天中有意义的事”上。又因为身边不可能天天发生“有意义的事”,就理所当然“没的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写“花样日记”,不但能激发兴趣,处处逢源有材料可写,还能写出数量多、质量好的日记来。我常常引导学生写下面的“花样日记”。  相似文献   

9.
晓风轻柔,圆荷泄露,在阳光的轻抚下,一朵朵花儿含着幽香悄然绽放。我愿做晨露,我愿做阳光,让每一朵花儿自由地绽放。1995年7月我迈进白纸坊小学的大门,走到了学生中间,成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从学生身上读懂了“我爱学生,学生爱我”的真谛,品味到了育人的艰辛和快乐!14年来我始终坚守着“育花”的岗位,我甘当绿叶,托起娇艳的花朵;我甘当绿叶,映衬花儿的美丽。我在用自己的实践,尽力彰显“绿叶对花的情意”!  相似文献   

10.
万荣喜 《贵州教育》2012,(12):40-41
当三月的春风吹回大地。万物都苏醒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学生格外兴奋,他们经常谈论着“抽出新枝条的柳树”、“打出花骨朵的花儿”,也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围着校园内的花儿指指点点,教室里经常能领略到那不知名的花草香味……在学生的日记中经常流露出对春日美景的赞叹,对春日人们活动的议论等。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一个想法,那就是组织开展一次《走近春天》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徐云娣 《教师》2013,(30):10-10
美,是大自然的恩赐,是一种最为扣人心弦的魅力。在为师的过程中,也许有些事情,对于我们可能就仿佛花儿绽放在春天那般自然。但对于学生也许就是一份惊天动地,或是一种永恒。我们必须保持一颗自然而纯净的心,以“真善”引领学生走人“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智慧酌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学生的一篇日记作文:“……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老师吗!每次批评总是会说:我是为了你好!我是为了这个班好!为我好?我才不稀罕呢!……”在这篇作文里,老师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辛勤培育的学生竟来指责老师。很显然,对老师这样的批评,学生并不接受,也不领情。  相似文献   

13.
润物细无声     
改革浪潮涌动,世纪又翻新篇。21世纪,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感到教育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新思路,新理念,新设备,新手段……真可谓“旧貌换新颜”。然而,始终不变的是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21世纪的学生是……21世纪的学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十年前,我曾以此句激励学生写日记。既关注时事,又提高能力。如今,面对我的四年级学生,我又一次重复这句话,企盼我的学生们能心有所悟,并对日记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得到的回应异常猛烈。“烦!烦!烦!。“今天真倒霉!”……  相似文献   

14.
春天来了     
春天可真美丽!因为到了春天,“睡”了一个冬天的植物就吐枝绽叶,一展它们的丰姿了!森林苏醒啦!森林里的动物也都换上了春装:小兔子脱去“灰衣服”,换上“白衣服”;蚱蜢脱去“白衣服”,换上“绿衣服”……真是多姿多彩!小兔子说:“我们动物在春天最漂亮!”花儿反驳说:“我们植物不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吗?”真的,柳树上柳絮纷飞,桃树上繁花似锦,松柏树上更是千枝吐翠……森林这个植物王国真是莺歌燕舞、蝶舞蜂飞啊!春天不光动植物有变化,气候也与夏、秋、冬不同。雨更是不一样了!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说的就是春雨落…  相似文献   

15.
当教师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之中,他的世界除了上课、作业、考试、成绩……以外,将是一片空白。但是,关注这“以外”的世界,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的一篇日记给予了我这样的思索。……我们把带着露珠的月季花插在花瓶里,放在老师的讲桌上,花儿别吝啬你的清香,希望那淡淡的清香给老师带来愉悦的心情,吹散老师心头的疲惫……上课了,我们和花儿一起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猜测着老师看到花儿会不会笑呢,甚至我们都“预谋”好了,假如老师问:是谁送的花?我们就说:是大家!数学老师进来了,他把教具放在桌上,瞥了一眼月…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师问一年级的学生:“冰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快乐地回答:“冰融化了是春天。”我们不禁为学生如此充满灵气的回答惊喜和感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灵性却在减少。学生一旦没有灵气,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与“语文日记”类似的“数学日记”逐渐火热起来,教师们都想通过数学日记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由于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和学生的感受,效果往往不理想。日记是每天一记,但对于数学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写数学日记也是需要灵感的,有好的内容、题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所以把数学日记一词改成“数学随笔”,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是春天!”可惜这位教师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因此,回答“春天”的学生错了,他学习的自信力开始动摇。这位教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以致于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有什么不对的呢?不是更富有诗意,更富有想象力吗?  相似文献   

19.
“今天晚上写一篇日记。”通常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布置日记作业的,学生们听到这样的作业时常会叹口气:“哎!又是日记。”日记属自由习作,指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练习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最爱写的。这种练习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兴趣。可为什么学生们却不感兴趣呢?我想,原因出在老师设置日记的漫无目的和缺乏技巧上。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爱写日记,会写日记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秀君 《教师》2012,(34):25-25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日记”是符合课标要求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响应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倡议。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兴趣,这是一种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实际中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