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资源的利用在农业、环保中的意义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及农作物生长带来的优越性和经济性;通过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折,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农作物秸秆种类多、产量大、分布广。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及目前技术发展的动态,并就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前景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大约7亿多吨农作物的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大量的玉米、小麦、豆类等农作物秸秆大量在田间焚烧,不仅产生大量的烟雾和颗粒物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对公路、民航等交通也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秸秆的利用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当前秸秆的主要利用技术和国内外利用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回归模型比较秸秆利用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目前对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两种方式,即秸秆还田和秸秆作为能源的生物利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实验试点及其下属的华东、浙江、江苏、湖北、山西、陕西等试点的三种中国主要农作物早水稻、晚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增产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对效益的比较,通过计量计算、线性规划,用燃料乙醇的产生量作为衡量标准,在将秸秆还田后使粮食增产制备的乙醇量和秸秆直接生产的乙醇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情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在可预测范围内秸秆还田效益在2016年后将大于其生物质能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收集已成为秸秆规模化综合利用的瓶颈问题,为了合理收集秸秆资源,降低运输成本,基于Model Builder建模生成器与Python脚本功能对农作物秸秆资源收集选址及路径优化分析,并以江川县理论秸秆资源量的收集运输过程为实验案例,完成选址、最短路径分析、最佳运输路线规划。结果表明,该研究对秸秆资源合理收集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农作物秸秆既是一种污染源又是一种可利用资源为出发点,从法学的视角,以我国现行的农作物秸秆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为切入点,对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针对实际,提出完善政策法规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秸秆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乃至农村环境保护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曾于“三夏”期间发出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知,要求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许多有关秸秆综合利用资料,表明秸秆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单就国内目前进入实用阶段的利用途径就达10多种。秸秆通过加工处理可作为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等。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循环农业、调整人和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过程。农户露天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会引起"新陈代谢断裂",导致农村自然环境的系统性危机。研究发现: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认知不够、对遵守环保法规的认知度很高、政府秸秆补贴对农户影响较小;农户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了解不多、秸秆利用成本较高、收益少等是农户不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应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激励规制,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加强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由于秸秆柔韧,机械难以粉碎,所以每逢收获季节,农民们只好焚烧秸秆,不仅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还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中科院的专家新近从作物品种自身的遗传变异入手,利用离子束辐照水稻种子,经过大量实验获得了突变体样品,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每年产出超过4300万吨秸秆,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达到1000多万吨.秸秆发电是规模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方式,自2006年起吉林省陆续立项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现装机容量约为201MW,年消耗秸秆约137万吨.本文以国能辽源生物发电公司为例,分析了吉林省秸秆发电经济效益,得出按国家0.75元/kwh的支持价政策下,秸秆发电企业可实现自身盈利,并可带来较为可观的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农业污染。农作物秸秆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源头。如果运用五脱发酵对秸秆进行资源化治理,不仅能够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面源污染问题,而且能够使之成为极其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为现代农业转型提供物质基础。淮河流域农作物秸秆广泛使用的五脱发酵,通过对收割的农作物秸秆进行五脱(脱粒、脱尘、脱朽、脱器和脱胶)并发酵,达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目的。从实际效果看,五脱发酵能够推进现代农业根本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 在我县广大农村,每年都有大量农作物秸秆被作为燃料烧掉或丢弃在村边、路边白白烂掉,没有很好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运用生化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转化,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为了摸清我县农村秸秆利用现状,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并向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建议,我们小组选定了这一立足于身边、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现实的课题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立项背景 我国是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近6亿吨.近年来,农业主产区秸秆大量过剩问题日趋突出,农民就地焚烧秸秆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各级政府均将秸秆禁烧视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大事.养畜过腹还田,不仅可增产畜产品,为农田增加大量有机肥,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的实施,信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70%以上。然而,综观信阳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不仅可以为信阳市及相关粮食主产区未来的秸秆资源回收利用提供新路,同时也将为该区乃至更广领域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栽培羊肚菌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属于高品质、低产量的稀有菌类,因其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因此,开发人工栽培是解决羊肚菌紧俏的唯一出路.我们在概述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生理的基础上,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羊肚菌新技术进行研究,为深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河南农区肉牛产业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饲养主体及其特征、牛群结构及其性能、秸秆资源利用、疫病防治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做好农村玉米秸秆管理工作是合理利用资源、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可通过还田、制作饲料、用作家庭燃料及工业原料等形式处理玉米秸秆,但秸秆禁烧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业知识推广不足、科技与农业发展脱节、工业肥料依赖性强和农业投入不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应通过加强政府管理部门职责,如加强农技宣传、增加惠农政策和实施奖惩机制等,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来不断加强河南省农村玉米秸秆管理.  相似文献   

18.
秸秆产出量超过农作物的产量 ,农民一直面临着大量秸秆何处去的难题。据农业部门统计 ,全国三麦、油菜、蚕豆、玉米等各种农作物年产秸秆量达 10多亿吨。如此之多的秸秆出路在何方 ?这对于我国农村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昔日被视为主要炊事燃料的秸秆 ,已逐渐被石油液化气等能源所取代。很多农民只好将大量植物秸秆闲置乱堆或付之一炬。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秸秆综合利用已是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出路之一 :秸秆还田我国许多农业区耕地负载重 ,复种指数高 ,土地养分消…  相似文献   

19.
秸秆焚烧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久利 《科学教育》2004,10(6):56-57
农作物秸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由于没有很好的利用,近年来大面积秸秆焚烧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毁坏树木和耕地,甚至引发交通、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近期,正值夏收季节,油菜、小麦相继成熟,新一轮的“焚烧行动”又拉开序幕。从2004年5月23日开始,已经连续几天合肥市城区上空到处弥漫着浅灰色烟雾,闻起来刺鼻,而且对眼睛也具有相当刺激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畜产品质量和降低饲养成本 ,近年来河北省多采用农作物秸秆加工处理的饲料喂养牛、羊 ,以减少粮食用量。 2 0 0 1年全省秸秆青贮 10 8× 10 8kg ,氨化 18× 10 8kg,微贮 12 .8× 10 8kg ,秸秆加工处理利用率达 2 2 .3% ,比 1986年 (0 .4 2 % )提高近 2 2个百分点。利用农作物秸秆养殖牛、羊 ,不仅生产了大量的肉、奶 ,而且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 ,也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发展有机农业 ,增产粮、棉、油、果、菜等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