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素质教育是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的学生要补脑,考的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举。什么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品质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中心,课本是学生的唯一知识和信息来源,分数是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标准,学生变成刻板的抄写工具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与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协调。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主流的教育模式,要想在短时间里整体改变这一教育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通过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课堂互动教学可以消除应试教育给我们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改变“升学教育”、“应试教育”、“重点教育”的模式,给每个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并在实际教学中减负、减考、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要在中学语教学中贯彻大语教育思想,就必须把语教学从“工具”向“人”转化,走素质教育之路。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现代新人,只有彻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僵保守的教育目标、教务刻板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以人关怀、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致力人关怀、博学融通百科、敏于现实行动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涵育学生的精神、化、知识、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实在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发展之一,可谓法良美意,素来为中外人士称道。任何一个中国的学生,自从他进入小学起,就不得不进入繁忙的考试中,“略去语文、英语等文科的提问、听写、默写(一般都要记分)和各科的大小测验、单元测验不说,还有期中考、期末考、竞争考、质量检查考、统考,如果进入初三、高三毕业班,今天水平考试,明天摸底考试,后天模拟考试,还有会考、毕业考、升学考。试题越做越多,度卷越考越长,题海望不到边,考卷铺天盖地,考得成绩差的学生找不着北,考得勤奋的学生晕头转向,考得基础好的学生七颠八倒”。这比起科举时代的“考功名”、“背八股”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加严重。而这形式多样,次数众多的考试却把学生的创新意识考没了!  相似文献   

7.
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教育。弄清它们的不同 ,明确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于端正办学方向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应试教育 ,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其本质片面强调知识灌输 ,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获得教育短期效应的选择教育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 ,以必考学科为主要目标 ,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 ,以反复灌输为方法 ,以考试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来说,有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或者说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模式,即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以达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目的。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基本上是沿着应试教育这条轨迹运行的。不管教育方针如何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改变,应试教育的框架仍在束傅着人们的思想。应试教育这根无形的指挥棒,给教育造成危害极大。 一是给教师造成思想混乱。时而批智育第一,时而批追求升学率,但批来批去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小圈子。 二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除了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外,摸底考、抽查考、练兵考、会考、中考、高考,各种考试连续不断,学生饱受摧残。  相似文献   

9.
中学的语文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两难境地。虽然与其他主要学科有相同之处,但语文这一母语学科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又可以使我们很有信心地同时挑战这对立而统一的两种教育。根据中学语文浅教深考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深学浅考的应对策略,这或许也正是笔者对当今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另一种解读与诠释。反题:浅教深考现在我们基层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师教学生教得浅,考学生却考得深。教的是一般知识,考的是特殊知识,不考学生懂的会的,单考学生不懂的不会的。造成这种微妙的语文教学心理的原因非常复杂。或许是…  相似文献   

10.
应试教育已经出现种种的弊端,而数次教育改革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实行教考合一,如果改革教考合一的教育模式,实行教考分离,也就是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中考和高考分离,中考和高考不仅考查学校教育,还考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那就能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从应试教育的疾风暴雨中走过来的.深知其害。从教后,“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应试教育炉火正旺。我虽曾试着探求新的教法,但却自食苦果,因为在历次竞赛中,我所教的学科考得总是不尽如人意。就在我感到无奈、孤独与彷徨时,素质教育如春风化雨般吹活了我的头脑,滋润着我的心田。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仍挣扎着与新的教育思想抗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促进课堂教学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读的是同样的教材,考的是同样的试卷,教师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难易程度对待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同一“规格”的,这样看似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但是这就是我们要的课堂教学质量公平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学习层面,学生是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靠的是重复记忆,谁背书背得好.谁肯定考得好,这样的学习压制了他们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人类最需要的;在思维层面。绝大多数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培养出来的是单项度思维。单项度思维在心理上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心理非常脆弱,耐性能力低.全面综合思维能力差;在情感层面,学生;的困扰更是特别大。他们人际沟通情感、异性交往情感甚至对自己情感的觉察都很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发展。”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一、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祝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作用。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拨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把帮助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以观念的改变为先导。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微言     
《第二课堂(小学)》2010,(5):128-128
考得好的进名校,考得不好的只能读差学校,既然这样,那何必要学校教育呢?教育是为了培养那个不行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将不好的、不对的人教好。  相似文献   

17.
项贤明 《考试》2013,(1):4-5
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应试教育误人子弟",这是我们社会的另一条共识。要纠正应试教育的错误,首先须认清应试教育错在何处,这是我们喊出正确的教育改革口号的前提。然而,应试教育到底错在哪儿?难道考满分的还不如考鸭蛋的?对此我们必须做出解释。应试教育首先错就错在教学目标上了,这大概是其最易被觉察的错误。学校的知识教学,其根本目的是要使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进而形成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和价值观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而不只是记住表述这些知识、原理和价值观的符号和字句。用我在《泛教育论》一书中提出的交往的教育主客体关系模型来解释,作为一完整  相似文献   

18.
1、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学而优则仕”以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思想观念已在社会和教育界根深蒂固,形成固定的教育模式,有一套为教师所熟悉的操作程序。素质教育就是对上述传统观念的挑战,是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的巨大变革。近年来我们举办了两期教育思想学习班,提出实行教育的两个转变:一是教育模式(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二是教育方式由负担重、效益低的粗放型向负担合理、效益高的集约…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弊端种种一是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它的立足点是选拔。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在于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成为被淘汰的对象。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应试教育造成现在怎么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纠正应试教育思维模式,通过分层教育形式,将职业指导教育逐层分解与传授,从而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