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忻州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以古开合口为条件,古知组二等字与庄组字合二为一,古知组三等字与章组字合二为一,但有例外。跟庄组声母相配的韵母在后来的分化中失去[i]介音而变为洪音,声母也随之变为t拶组声母。之后庄章合并为照组,章组声母也变为t拶组声母,再后来庄组声母与精组声母合流。在介音消失过程中,与合口韵相配的知三组和章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与开口韵相配知二组和庄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通过与知庄章声母在普通话中读音的比较,我们认为,忻州方言中知庄章声母属于较古老的演变层次。  相似文献   

2.
赣语中的合口化演变是零散的、鲜见的,多表现为历史层次的残留,而开口化演变则是系统的、显著的,并体现出与普通话迥异的特征。根据合口韵内部洪细的不同,开口化的规律也有所不同。中古合口一、二等韵[u]介音消失的声母次序为唇音—舌齿音—牙音,喉音在赣语中由于普遍唇化而大量变为开口;韵母次序为山摄—蟹摄—臻摄,主要受主元音[o]是否为圆唇的影响。中古合口三、四等韵[iu]介音在精组、见系字中大量演变为[i],在知系字中普遍随合口一等端系字失落。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多数官话方言中,中古见晓组二、三、四等字的声母因为受到介音i的影响大都发生了腭化,但止蟹摄合口三等字、宕摄合口三等字、通摄合口三等字的声母依然保持中古的[舌体][+后]辅音声母k、k^b、x。通过官话方言与个别吴语比较认为导致这种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这几摄字介音与韵尾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话中,只有"欸"这一个叹词以ê/ε/为韵母,而在通许方言中,单韵母ê/ε/却十分普遍,有数十个词都以之为韵母。单韵母主要来源于《广韵》假摄开口三等麻韵知系章组,山摄开口三等入声薛韵知系和来母日母,咸摄开口三等入声叶韵知系章组和来母,曾摄开口三等入声职韵知系庄组,曾摄开口一等入声德韵(贼和唇音字除外),梗摄开口二等陌韵、麦韵,它们归并为元代《中原音韵》的皆来、车遮、齐微三韵,明清音系中的此类字归在乜斜韵、怀来韵和灰堆韵。读为ê/ε/是白读音,读为[ai]或[ei]为文读音,这种特殊的文白异读和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现象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押以中古音为参照探讨陕西紫阳县方言韵母的演变情况,总结其韵母演变规律,发现紫阳县方言韵母从总体上看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可将紫阳县方言归入西南官话中,但其韵母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点相比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古果咸山宕摄一等端见系字的合流问题;古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三等庄组字、臻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三等入声端知系字合流,且出现文白异读现象;古假摄开口三等端系字、咸摄开口三四等入声端系字、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帮端系字出现文白异读现象;通摄唇音字与曾梗摄合流;山摄开口入声三四等帮端系字白读为[e];古宕江摄开口见系入声字的今读韵腹高化。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中古合口韵读为开口韵的角度,管窥山西方言声母对韵母的制约和影响。晋方言中,合口读为开口的主要有以下韵摄:1.唇音合口字读为开口较为普遍,但果合一、通合一、合三唇音字仍保留合口的读法;2.中古遇摄泥来二母合口字读为开口占大多数;3.部分方言点疑影喻合口字合流读为开口呼。山西方言合口韵读为开口是声母对韵母影响所致,声韵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导致语音演变的内部动力,是除接触式音变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音变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方言的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开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另有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合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前者可能有的本字是“连”或“联1,力延切”,后者可能有的本字是“挛”或“联3,吕员切”。开口的读音与合口的读音在地域上成互补分布,因而具有方言区域的标志作用。考证中对韵母作古今比较时,除了寻找今音同韵母的例字之外.必要时还拿古开口字的今韵母同古合口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拿古一等字的今韵母同古三等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或再考察今音的声韵配合情况。这种全面关注音变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做法,本字考证中常需用到。  相似文献   

8.
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但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声母读音。表现在全浊声母仄声部分方言点读送气音声母,非组和晓组声母部分方言点逢[u]韵母读音不分,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端组声母部分方言点读塞擦音声母,咸山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声母部分方言点读舌面音声母,止摄开口三等以外日母多数方言点读边音声母。每一类差异都可以区分不同的读音类型,借助音韵比较可以分析不同读音类型的演变过程和演变音理。  相似文献   

9.
从声母的角度看,湖北天门方言中古精知庄章合流为一组声母。从韵母的角度看,中古合口韵摄在精知庄章中的表现不同。通过分析,从共时的材料中发现:合口韵摄在精知庄章中的演变是"二分型",即庄组遇摄三等,精组遇摄一等与庄组止摄三等、山摄二等知章三等二分。这反映了天门方言早期是分?、t?的,并且属于南京型。另外,知章合口三等的地域差异反映了天门方言由西南官话到江淮官话黄孝片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太原南北郊区方言的声母有五个特点:①生书禅母字读为齿唇清擦音f;②日母字读为齿唇浊擦音v;③精清心邪母读为舌面音tc,tc6h,c(限于止摄合口三等,蟹摄合口三等);④见溪群晓母读为舌尖前音ts,ts^h,s(限于止摄开口三等以及蟹摄开口四等);⑤精清从心母读为舌尖前音ts,ts^h,s(限于蟹摄开口三等、四等及梗摄开口三等、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