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际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国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有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立经济实体培养研究生、引进企业人才兼任大学研究生导师、校企联合开办专业培养研究生、创业大学科技园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模式.在具体策略上,世界各国还特别重视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高校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应选择合适的模式、强调"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适应了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存在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指导教师与培养工作需要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动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与校企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理念要求为实现创新的目标,校企之间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共筑资源共享平台、完善联合培养研究生动力机制等途径不断实现理念、人才、资源等要素的有效汇聚,共同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际交流合作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之一。对于考古专业,因地制宜地开展中外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更能够发挥地区和专业优势,在为社会培养对口专业人才、解决急需方向人才稀缺问题等方面将起到良好的效果。黑龙江大学考古专业在研究生中俄联合培养方面开展了初见成效的尝试,并将在该领域继续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几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而培养方式单一的现状,提出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土木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明确培养目标、筛选合作企业、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监管考评机制。通过实际案例,展现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与成效,为土木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联合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且对加快地方本科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不足进行剖析,从提前定向考察、关注全面素质、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完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创新符合地方本科高校特点的联合培养模式,全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加快经济发展与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的需要,研究生教育应该为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与经济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此,除了充分利用我们国家自己好的环境、条件、师资、设备外,也应当积极引进或利用国外的人才、资金、教材与设备,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开展中外联合办学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使我国研究生教育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开展中外联合办学,是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中外联合办学有两种形式:一是中国的教师到国外去参加国外的办学,培养中国的或外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已逐步形成,但对于其中双导师制度的建构以及导师地位的确定等尚处于建设和摸索阶段.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并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培养实例,从联合培养模式、导师地位的确立与标志、成果归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校对于广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是培养农业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题组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属于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在进行不断更新,而联合培养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各地方高校进行了较多实践尝试。本文在阐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广西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情况,分析了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方法,以期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促进研究机构与高校的联合与协作,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培养研究生,加速人才的培养,经兵器部同意,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在华东工学院召开了校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的有部内、外20个研究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3月18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签约仪式在东北师大校部举行。 为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经双方领导协商决定,从2009年起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决定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并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2.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江西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海外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搭建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研究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江南大学与光明乳业集团产学研互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校企联合的食品科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立足于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校企产学研互动合作为培养平台,形成合力,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着手,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企业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研究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同步提升,实现了高校科研发展、企业生产实践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4.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本研究以“宁波大学—天台县”实践模式为例,通过企业搭建培养基地,高校提供创新人才与技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探索“校—县—企合作”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最终,该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校、县域政府、企业与研究生培养的多赢目标,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和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权变理论,我们针对我国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5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影响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权变因素,建立了权变模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思路。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上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我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周刊》2017,(85):7-8
我校为顺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积极把握地缘和资源优势,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对应用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研究生导师遴选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探索出符合我校现状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学校与知名高校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等多元联合、多元互补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台湾地区产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台湾地区产业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科技人才为目标,依托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共赢紧密结合的培养机制,通过深度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研发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这给大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带来以下几点启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改革招生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开展联合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考古明清,王智慧高校联合办学的优越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共建、联办已成为高校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地方综合大学研究生的培养也应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在穷国办大教育的困难条件下,既要培养大量的人才,又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只依靠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结构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产学研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如何才能保持其精英性,江苏产业教授制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江苏产业教授制在实施过程中所具备的精英性特点决定了其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精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制度设计的创新为今后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精英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状况下,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陷入了困境。通过向社会"要"资源,高校企业"联姻","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这条"捷径",不仅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能解决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的规模与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