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由石头被水滴穿的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成功。文章分别列举医药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著名画家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而获得成功的事例,这些事例会给读者带来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4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说起,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设计理念】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4.
唐爱莲 《四川教育》2015,(Z1):38-39
【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片断("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以上是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师:同学们,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生1:我的感悟是,"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只要认准自己的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一)句感师:课文读熟了吧?生:读熟了。师:告诉我,"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这是一个关键句。阅读要学会找到关键句。一起读。(师在"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下画横线。)师:关键句里,还有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22课。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刻领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滴水穿石”精神。在教学的预设过程中,如果进行合理的变序教学,将会突出教学重点、厘清教学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中的论点需要论据来证明。学写议论文,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以事代议。有的同学说,写议论文,只要有个论点,加上几个事例做论据就可以了。我认为这话说得不全面。议论文是“讲道理”的文章,而“摆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在议论过程中,随着讲道理的需要适当引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能令人信服,有力地支撑论点。但如果一篇议论文没有议论,只是罗列事例,就成了“观点加事例”的印板文章。如我曾布置《“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很多同学提出论点  相似文献   

8.
《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本课讲了什么道理?(生答)师: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课文的第3自然段就摆出了三个名人事例,请细细默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们确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圈画出关键词语,写写批注。(几分钟后师生交流体会。师相机指导朗读。)师:三个事例学完了。后面一个省略号代表什么呢?生:表示还有许多事例。  相似文献   

9.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从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入手,列举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阐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我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滴水穿石"的情景再现,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将课堂比作旅途的话,语文教学就是师生行进在"语言文字"之路,品味其魅力并不断提升其运用能力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因步履匆匆而错失风光无限。此时,我们须调整前行节奏,让语文的芬芳散发在"进""退""停"之间。一、跨前一步的精彩都说语文课堂教学"要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但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却常是"有去无回",有着踟蹰不前的遗憾。例如案例一:《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事例"的教学。(学生默读,圈画出体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句批注后交流)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生1:我从李时珍"从小就立志学医"看出他小时候就有一个远大志向,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可见他目标专一。  相似文献   

11.
<正>《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假如我们能有像水滴那样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对小学生写作来讲也一样,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模仿一些成功者的经验,不要局限于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还要在模仿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就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滴水穿石的启示》实际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题耐人寻味、值得推敲:水乃至柔之物,石乃至刚之物;滴——力量微不足道;穿——穿破,力量极大。以此激趣,必会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作者在介绍奇石之奇形成的原因之后,承接奇观,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奇观的缔造者——水滴。到底是什么力量,才使得至柔之物"水"滴穿至刚之物"石"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这两点水滴才能滴穿石块,成就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这与文中所说的"锲而不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五年级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抓住一个切入口,通过启示触发灵感,进行人生感悟.文本中将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作为引子,提出了做事应该目标专一,绝不能半途而废的论点,对学生进行了人生哲学的引导.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明白和学会通过事物引发思考的写作手法. [教学思路]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最终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滴水穿石”的奇异现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到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可贵精神。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5.
正一、谈话导入,紧扣观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你们还记得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吗?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师:是呀,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是因为它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相似文献   

16.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说理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从内容到形式,破译写作密码;巧用对比,引发认知冲突,明确文体差异;适度拓展,优化论点,进一步领会表达特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学习通过简要的事例说理的方法。3.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他人实际抒写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1.读懂"滴水穿石"的启示。2.两次说写练习:(1)学习简要介绍相关事例说理;(2)结合生活实际抒写读后感受。【教学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18.
例证法是议论文讲道理时常用的方法。成功的议论文应该把事例和道理相结合,将事实作为论据,通过分析事例,揭示其中蕴涵的道理,说明它与论点的联系,使论据与论点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有力地论证论点。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研究就事说理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分析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一、假设说理在证明一篇文章的论点时,如果举的事例是正面的,那么还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反之,如果所举的事例是反面的,也可以从正面来假设分析。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例如,在论证“任人唯贤,不可感情用事”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举了“华容道”和“失…  相似文献   

19.
论证是议论文的要素之一,中学生写议论文,最易犯的毛就是“有论无证”;即只摆事,不讲道理;只有论点和论据,有恰到好处的过渡和分析,从导致论点和论据“两张皮”。究原因,就是我们中学生—般不道论点和论据怎样才能巧妙地连起来。实际上,一篇好的议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深刻阐述对论据的中肯分析。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具体剖论点和论据到底是怎样粘连起的。(一)观点 过渡 事例 分这四个步骤中最重要是“过”和“分析”。所谓“过渡”就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和材料…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大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这句话,那么,如何“摆事实,即如何举事例论证,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它包括选例、引例、叙例、议例几个步骤。选例就是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新鲜而又典型的事例;引例就是用过渡性的语言引用事例以证明论点;叙例就是简练、概括地叙述事例,以能反映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议例就是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以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相扣,达到水乳交融。笔者在这里主要谈谈叙例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