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为: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不许内侍识字之说,见于王鸿绪《明史稿》和张廷玉等《明史》,而《明太祖实录》不载。《明太祖实录》于宦官机构建置沿革和太祖对前朝宦官窃权干政的评论,均详加记述,独不载这一并非无足轻重的禁令,殊难索解。成书早于《明史稿》、《明史》的《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明书》诸书也均无记载,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曾参与《明史》的后期编撰工作的杨椿,在他的《惠帝论》一文中,列举明太祖时先后  相似文献   

3.
明初政府垄断性质的"茶马互市"政策到中后期发生较大变化,民间贸易盛行,商营冲击官营,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商品贸易的经济属性。究其原因,不仅与明初制定的"以茶驭番"的政治策略有关,而且与政府推行的茶马交易比价、政府本身的经营和管理及官员自身素质等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黔南陈氏族谱》所载平坝白云陈氏始祖陈旺陈亮父子史事在明初黔中卫所武职履历中具有典型性.陈旺在婺州归附朱元璋势力后参加了一系列对抗张士诚势力的战争,洪武三、四年间两征应昌,自洪武七年后有约十年间皆在贵州、云南参与各种军事活动.结合《明太祖实录》等史籍记载看,族谱所载陈旺史事,具有“背景真实”的特点,庶可采信.  相似文献   

5.
西台定氏在湖北回族中由来已久,研究湖北回族史的学者多论及西台定氏。西台定氏一世祖定定为新疆高昌人,曾为西台中丞、浙江平章政事,《元史》《明太祖实录》《明史》《定氏宗谱》等载其相关事迹,但有关定定的生平,史籍中有不同的记载。通过爬梳有关定定事迹的记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驳正相关记载之不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重要特产——茶的销售,是中国商业贸易史中的重要问题。中国古代作为商品的茶,与盐一样由国家掌控销售,曾以"引"制管理。茶的商品交流还曾实行过茶马贸易。明清易代,疆域、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情况都随之发生变化,茶马贸易已逐渐失去其独特作用。至清代雍正末年不再实行官方管控的茶马贸易,茶的边区销售对私人茶商放开,此后茶的对外贸易显著发展,从而也促进茶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曾二次改修《明太祖实录》,渲染明太祖末年有心传位其人之假象。前贤王崇武、黄彰健等史学大家曾对此进行揭发。但其中一篇论文,根据《毓庆勋懿集》所载敕书,论定《明太祖实录》中所载朱棣于洪武末年曾受命统率诸王备边防秋的两篇敕书,系伪造史实。而从明初诸王受命共同出军必用兄长担任统率之惯例考察,该文所持论点难以成立;现存史籍中亦有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明《明太祖实录》的两篇敕书并未造假。该文之失误似为史学大家之偶出一失。此两篇敕书之是否造假,关乎对明太祖逝世前夕燕王朱棣政治地位及其与朝廷关系状况之了解,亦关乎对靖难之役发生背景及当事双方责任之评估,不可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9.
《国朝典汇》是明人徐学聚编辑的一部典章制度类史书,以政书体的形式保存了大量明代史料。《国朝典汇》明太祖部分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明太祖实录》。另外,结合《皇明祖训》及诸如《昭代典则》、《宪章录》等大量野史笔记,精心编辑,把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分门别类,汇合成书,其史料价值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从唐代开始到清末民初经历了茶和马交换贸易的千年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茶马时代".它在民族贸易的长河中具有显著的历史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隋末、唐、宋到元初的近700年间,"洮州""临洮"互为别名、同时共存。在宋朝人有关洮砚的诗文和砚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洮砚出产于洮州临洮。洮砚是洮州(临洮)洮河绿石砚的简称。从《明史》《清史稿》《岷州志》等史料看,明、清时洮砚石材产地属岷州管辖的说法,于史无证,不能成立。明、清以来有关洮州的地方志和民国时的物产调查、考察实录、洮砚专志,均记载洮砚出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一带),但同时同类有关岷州的史料,均无洮砚出自岷州、属于岷州特产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明确,古洮州、今卓尼县洮砚镇是唯一的"中国洮砚之乡"。  相似文献   

12.
从隋末、唐、宋到元初的近700年间,"洮州""临洮"互为别名、同时共存。在宋朝人有关洮砚的诗文和砚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洮砚出产于洮州临洮。洮砚是洮州(临洮)洮河绿石砚的简称。从《明史》《清史稿》《岷州志》等史料看,明、清时洮砚石材产地属岷州管辖的说法,于史无证,不能成立。明、清以来有关洮州的地方志和民国时的物产调查、考察实录、洮砚专志,均记载洮砚出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一带),但同时同类有关岷州的史料,均无洮砚出自岷州、属于岷州特产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明确,古洮州、今卓尼县洮砚镇是唯一的"中国洮砚之乡"。  相似文献   

13.
由于《清德宗实录》编纂者的笔误以及所依据的部分档案自身的不准确,该《实录》关于蒙古问题的五则记载有误,根据清代原始档案予以订正,以免传讹。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沈村发现了一份有关茶马古道历史的民间合约,即《万历合约》。该合约立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一直为当时沈边土司后人珍藏。该合约不足一千字,却留下了许多难得的历史信息,成为研究边茶贸易珍贵历史文献。本文试图以该合约内容进行解读,以复原当时茶马古道重镇——沈村,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宋朝政府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同时设置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北宋设置茶马司的原因不包括A.防止铜、铁等被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用来制作武器B.增加国库收入,解决冗费问题C.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防止财权旁落地方D.物物交换比商品交换更能推动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代为了解决铜钱外流和增加买马岁额,于神宗熙宁年间创立茶马贸易制度。但以茶博马只是市马贸易的一部分,除茶之外,铜钱、绢帛、金银、解盐及他物市马,始终贯穿着赵宋一代。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王朝云死因,苏轼在《惠州荐朝云疏》中认为:"遭时之疫,遘病而亡"。今人结合苏轼文集有认为死于瘴疫,有认为死于恶性疟疾。其实朱彧《萍州可谈》明确记载为乃误食蛇羹呕吐而死。我们比对《萍州可谈》中关于朝云死因的单则材料和另外关于苏轼的十余则材料,认为朱彧的记载并无不实。苏轼之所以要如此记载,主要是因为朝云虔诚信佛,误食蛇肉,本为犯戒,又因之致死,为亲者讳,自然不必实书。  相似文献   

18.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茶之初     
《当代学生》2011,(Z4):85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证据除了云南等地的野生大茶树,就是众多的典籍记载了。其中就有神农氏的传说。神农氏为了给天下人寻求治病的验方,亲自尝百草。他什么草都尝,难免会中毒,靠什么解毒呢?靠的就是茶叶。他是怎么发现茶叶的这一功效的,有不同说法,但《神农本草》明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被认为是一种解毒特效药。陆羽《茶经》认为:"茶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英烈传》所塑"刘基"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为范本,以刘基生平履历和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为次,与《行状》、《神道碑铭》、《明史》、《明太祖实录》等文献纪实相比较,逐一解读、认真考辨,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刘基,同时也为刘伯温传说衍变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