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唐诗》卷四六七收牟融诗一卷,诗六十九首,小传云:"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诗一卷。"显然,《全唐诗》的编者并没有掌握牟融生平的任何资料,小传不过就所谓"牟融集"撰写而成。据我们考察,这个《牟融集》实为明人所伪造。唐代没有牟融其人。我们曾遍搜唐代文献史料,包括史乘笔记、总集别集、政书类书、金石碑志等,从未发现有关唐人牟融的只字片语。苏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同志为了编纂《全唐五代  相似文献   

2.
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访全国高校古委会本刊记者林辰编者按: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七全一海”(《全宋文》、《全元文》.《全明文》.《清文海》.《全唐五代诗》、《全宋诗》.《全明诗》。《全元戏曲》)已经开始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3.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四"湖"字韵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其一"孤山寺北古亭西"见《自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版。按:此书晚出,收白诗较全)卷二十及《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钱塘湖春行"。除诗题不同外,"贾亭"、"暖树"《大典》作"古亭"、"暖曙"。其二:"湖上春来古画图,群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北湖。"此诗《白居易集笺校》及《全唐诗》《全唐诗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版《全宋诗》第1册所收刘兼《初至郡界》七律诗,前四句为"嘉陵江畔接荣川,两岸旌旗下濑船。郡印已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烟"。其中"郡印"一词,在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全唐诗》点校排字本第22册上也作"郡印"(见该书第8699页)。按:"郡印"误,应是"郡卬"。"卬"音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据清康熙扬州诗局本出版的《全唐诗》下册上即是"郡卬"。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匕部"卬"字的解释是:"望.欲有所庶及也。""郡卬"即是"郡望"。这诗句中当"郡望"讲的"郡印"不是一般辞书上所说的"郡  相似文献   

5.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纂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当时由于急于求成,时间仓促,因而存在不少错误遗漏。《全唐诗》问世后数十年,日人上毛河世宁即辑有《全唐诗逸》三卷。解放后,《全唐诗》的整理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出现了许多匡误、辑佚之作,而其中尤以《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八二年出版)所收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成绩最著。近年,陈尚君同志在《全唐诗外编》所辑之外,复成《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结合《全唐诗》送别诗的文本特点,抽取送别动因、时间、目的地三类知识单元并进行知识重组,同时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GIS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且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送别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从北方向南方移动,与唐代历史、文化变迁相印证,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送别诗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立足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获取《全唐诗》中战争诗的相关数据,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绘制《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网络图谱,旨在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揭示《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根据从《全唐诗》中筛选出的战争诗,从知识重组的角度出发,基于数字人文分析方法,获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战争诗诗人的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构建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深入挖掘战争诗诗人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特征。[结果/结论 ]对《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全局社会网络关系、核心群体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学者进行战争诗诗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清编《全唐诗》自问世后至今,对其阙误,前贤及时人已多有补正,笔者亦不揣谫陋,曾就一己所得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订补》一文,今续有所获,匡补于此。《全唐诗》卷六○七郑仁表《赠妓命洛真》("巧制新章拍拍新"),题下引《北里志》:"洛真有风貌,且辩慧,时为席纠,善章程。"检孙棨《北里志》"俞洛真"条:"俞洛真有风貌,且辩慧……亦时为席纠,颇善章程,郑右史仁表常与诗曰:‘巧制新章拍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所收各诗人集子中,时有窜入他人之诗者,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指正。近读杜牧、许浑二集,于两人重出之诗加意留神,一得之愚,不敢自弃。现梳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全唐诗》卷五二六杜牧诗中有《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一首,岑仲勉先生在《读〈全唐诗〉札记》中,考证出"川尹刘侍郎"即三川尹(河南尹)刘瑑。然考之杜牧仕履,却发现刘瑑官河南尹时,杜牧并无分司东都之事,因而得出结论说:"如云前分司东都时承瑑恩知,兹追颂其德则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云笈七签》卷九六有八首诗,部分或全部地在《孟东野诗集》、《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里出现。前人论证其中七首为魏晋时《南岳魏夫人传》的降真诗,有四首乃孟郊改作。本文在此成果基础上,指出这四首诗乃羼入《孟东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  相似文献   

15.
1953年,《新华字典》(以下简称《新华》)由新华辞书社编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6年进行修订并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后又迭经修改、重排,直至今日。 1993年,《新编新华字典》(以下简称《新编》)由王同亿主编、海南出版社出版。该字典自称“按照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家公布的各种标准改正了现在通用字典、词典的许多读音、释义的错误。”俨然以“换代性产品”的身份自居。事实到底如何,笔者对这两部字典作了一点对比研究,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见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卷665)罗隐集中收有《感弄猴人赐朱绂》一诗:"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这首诗素来被视为罗隐讽刺诗的代表作之一,颇受论者推许。但是根据相关材料来看,它并非罗隐所作。兹考证如下: 一此诗在《全唐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若依此材料,则此诗作于唐昭宗"播迁"的期间内。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考唐昭宗之"播迁",共有四次: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图书馆藏明代无名氏编《诗渊》,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历代诗歌总集。全书久佚,今存残本分订二十五册,收诗即超过五万首,且其中十之二三不见于他书,弥足珍贵。数年前,书目文献出版社将此书影印出版,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的重视。孔凡礼先生辑《全宋词补辑》,主要援据该书。北京大学编《全宋诗》,于此书采掇亦多。笔者于1988年为纂辑《全唐诗补编》,曾将全书通检一过,录出唐人佚诗一百多首。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曲》序康金声1997年12月,天地出版社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诗词精品·名家编注》丛书,计有《先秦两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明清诗》、《元明清词》、《元明清曲》、《近现代诗词》10部专书。该丛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因编纂《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的需要,刘尊明先生将其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唐五代词的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史实问题的探讨上,系统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上,这部《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文献》第一期发表了赵宗福《唐人(赵志集)初议》一文,首次向国内古典文学界介绍了日藏《赵志集》抄本残卷影印本情况,对其人其诗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评论,引起学人的关注。本文仅就赵志及其诗友张皓的事略作些考索,以就教于时贤方家。赵志,新、旧《唐书》无传,《全唐诗》、《全唐文》及《全唐诗补编》均未编录其诗文;历代公私书目典籍亦无著录。故其时代、籍贯、行迹皆无查考。但细玩其抄本诗集残卷诸诗,尚可考知其人事略之一二。先得从其诗友张皓入手。皓,唐有三人:一为五代周时人。《全唐文》卷八六○张皓小传云:"皓,周显德二年(955)宫御厨副使。"编录其文二篇:《藏冰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