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和定义,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但若把网络文化作为分析对象给予概念上的界定,则很难在一个简单的命题式的界定中说明网络文化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借鉴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法研究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以认定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诸舍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认为网络文化以直接、快捷的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高等教育在网络文化视野中进行迫切的转变,以解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载体,不仅影响着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引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网络文化对学习、交际和民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多重影响,但网络文化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要注意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异化和价值偏离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使得人类生存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变化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文精神的现代发展 ,影响着人的道德行为、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还远未成熟 ,但它对大学生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很大的。网络文化象一把双刃剑 ,影响和冲击着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网络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对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反映 ,信息网络技术一经渗入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 ,其价值就不限于技术层面 ,而是具有了文化意义。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网络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表现出了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种种新特点。网络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网络文化既是对传统的文化的否定,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特有的ltl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必然的冲击。因此,对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本质区别的研究及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的研究,是新时期社会教育的新课题。从而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构,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发扬光大,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共存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网”在文化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理解网络,研究网络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主性、创造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研究网络文化,可以提高全社会信息素养,使人们迅速转换角色,正确理解网络及各种现象,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虚拟社区、区域性文化和个性化文化研究,以及网络文化与教育的探索是当前网络文化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年知识分子教育视域下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网络文化的特征,提出网络文化对青年知识分子在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行为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论述了网络文化也为青年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创新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发挥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并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大学生群体。本文从社会学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网络文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正负功能。并指出,接受网络文化的挑战,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顺利适应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文化休克"研究经典理论的阶段论,针对留学生在华文化适应问题,提出留学生特别是普通语言进修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思远 《海外英语》2014,(13):265-266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ecause no language can leave its culture contexts.Therefore,if one want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the acculturation is very important.But in the Chinese EFL classroom,for kinds of reasons,teacher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grammatical rules and ignored the culture input which makes many Chinese students lack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can not use English in a proper way.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culture teaching in our college English class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3.
语言表达、体现和象征文化现实。外语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的统一体。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学习直接关系语言学习的最终结果。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顺利实现文化移入,学习者必须遵循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相结合、语义学习与语用学习相结合以及跨文化差异对比的原则。文化学习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干预、习惯性的广泛课外阅读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只有在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同时培养的基础上,学习者才能学好目标语言,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外网络文化安全监管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架构了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特征识别、内容分级管理等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基于智能代理的分布式网络文化安全监管系统,并将其应用到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中,为解决校园网络文化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休克是人们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它是跨文化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高校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过程,是典型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必然遭遇“文化休克”。从关注大学生因为异源文化而引起的“文化休克”现象入手,对文化休克进行了心理学解释,探讨了它的症状及负面影响,并提出高校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走出休克、走向良好社会适应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点,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古代,中原的孝文化就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并被涵化成为其文化的有机部分,在本民族中产生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一书在这个方面视角独特,向学界展示了以董永传说为载体的孝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彝区的传播情形。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identity,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nd perceptions of acculturation orientation in the school context amongst young people from minority belief background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study including interviews with 26 young people from religious minority belief backgrounds in Northern Ireland, it is argued that acculturation theory provides a useful le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young people from religious minority belief backgrounds navigate majority religious school contexts.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explore acculturation theory enable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inority belief youth's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school contexts. Similar to previous research, integrationist attitudes generally prevailed amongst minority belief young people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young people negotiate their religious identities in a complex web of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minority religious belief community and the mainstream school culture as represented through peer and staff attitudes, school ethos and practice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Young people demonstrated differentiated understandings of acculturation orientations within the school context, which they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complex perceptions of educational polic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dividuals' motivation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acculturation tensions, which arose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religious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opt‐out provision as stipulated by human rights law.  相似文献   

18.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用于图像检索时,具有平移、旋转、尺度、扭曲等不变性,同时对噪声还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图像纹理检索算法,该算法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和离散余弦变换相结合.首先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输出的二值图像序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然后选择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纹理图像的关键特征,最后利用欧氏距离分类器对图像进行识别,基于Brodatz纹理图像库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黑人梅肯?戴德一家三代的历史。"奶人"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见证了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证实了黑人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它可以引领整个黑人民族飞翔,飞向自由。  相似文献   

20.
以凉州为中心的河西文化,随着北魏儒风的高涨而逐渐东传,并与中原文化及北渐的江左文化相融合,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从而奠定了隋唐文化繁荣的基础。河西文化的东渐及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演进,以及中国历史的进程均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