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全部长度单位后设计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测量实际物品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认识,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体会测量的实质,选择合适的标准表示物品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长度单位的认识与运用是学生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是让学生初步感悟测量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的种子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认识重量单位吨。3.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毫米、分米、千米。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材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的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建立升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对分米也作了介绍。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千米这…  相似文献   

3.
教学第五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及它们的实际长度;记住“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实际测量能力与水平。为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应准备好不同厚度的硬纸片3块(分别编为1、2、3  相似文献   

4.
吴锦香 《考试周刊》2013,(21):85-85
<正>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lt;测量&;gt;,主要由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组成.这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内容涉及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和质量单位吨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第一单元《测量》,主要由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组成。这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内容涉及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和质量单位吨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观念。对于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学生要形成观念难度较大。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思考是:以生活中的素材为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动,由形象到抽象,由感知到推理,逐步建立起长度和质量单位观念。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就是“今天,你量了吗?”让学生在生活中测量,在测量中学习。“量”就是体验,就是生活。一、对单…  相似文献   

7.
第一单元《测量》,主要由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组成。这7个例题及相应的练习内容涉及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和质量单位吨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观念。对于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质量单位,学生要形成观念难度较大。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思考是:以生活中的素材为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动,由形象到抽象,由感知到推理,逐步建立起长度和质量单位观念。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就是“今天,你量了吗?”让学生在生活中测量,在测量中学习。“量”就是体验,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思考《认识分米与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学生对"什么是一维的长度"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为了描述准确、方便交流,要运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一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长度单位"千米"打下基础。教材安排学生先认识分米,然后再认识毫米。其中,对于分米的认识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道: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由此来揭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对毫米的认识,教材也是让学生在测量书脊宽度的过程中认识到:书的厚度不到1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对长度、重量单位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同现行教材比较,新教材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加强了直观操作;二是重视了实践和推算;三是突出了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下面就本单元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学生量感的培养离不开测量单位的教学,其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针对学生度量意识缺少、课堂测量活动缺失、教材整体建构缺乏等问题,在“长度单位”单元教学中提出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经历“量”的活动,积累具身体验,发展度量意识;体会“量”的比较,发展推理意识,提高估测意识与能力;建构“量”的勾连,形成结构化知识,实现迁移与关联。  相似文献   

11.
选择用哪种长度单位测量或者估算物体的长度是"分米和毫米"的教学难点。通过建立长度表象,让学生充分了解分米与毫米的概念,熟悉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转化,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课前思考“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单元的种子课,承担着发展学生量感的奠基作用。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厘米的认识要引导学生把握度量的概念、方法、工具,在度量活动中发展量感。这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度量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度量的意义和价值。[1]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简解]《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米和厘米"基础上学习的新长度单位,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会在生活中使用统一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一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三年级认识"千米"打好基础。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分米,然后再认识毫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测量和观察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1-33页“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体验学习分米、毫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一、长度单位1.内容与结构。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及线段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图:2.具体教材分析。(1)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呈现了用手臂(一庹)、用拃用脚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图片,渗透了测量的本质:用"单位"去"量"。然后让学生用"拃"作"单位",体会测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拃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虽然都用"拃"作单位来量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2、例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认识米,1米=100厘米例6、例7认识线段,画线段例8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千米和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材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第二次出现。在第四册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着重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千米”和重量单位“吨”的概念。这部分教材分三部分安排:一是“毫米、分米的认识”,二是“千米的认识”,三是“吨的认识”。与通用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实际观察和推算,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千米、吨的认识。因为,千米和吨都是较大的计量单位,给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和“1吨重量”的观念困难较大。为了突破难点,全面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面积与面积单位”是空间度量领域的重要节点,也是量感发展的重要契机。空间度量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紧密关联,其中一维长度是空间度量的基础。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而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则是长度单位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构造推演的结果,是空间度量的衍生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不同维度之间进行单位转换,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考] “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编排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建立了长度单位的表象。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在“量与测量”方面的内容有: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和秒。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时间单位时和分,他们对长度、质量以及时间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一册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而这些内容究竟该怎样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本刊记者针对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咨询了本册教材编写者、浙江省教研室的斯苗儿老师,她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