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对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段落结构的负迁移现象。提出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英汉语言文化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英语段落结构,尽量避免汉语文章结构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2.
中西思维方式与大学生英语议论文段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对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段落结构的负迁移现象。提出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英汉语言文化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英语段落结构。尽量避免汉语文章结构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3.
当今少儿钢琴的教学因内容的技术化,而饱受家长、学生的诟病。如果我们能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那么无疑会使少儿钢琴教学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迈进。  相似文献   

4.
诗歌中的儿童世界——中西诗歌中儿童题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诗歌关于儿童题材方面的不同:一、中西诗歌中儿童形象的对比;二、中西诗歌中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三、中西诗歌中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并结合中西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差异、语言文字模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交往在中西奴隶制文明起源的作用中入手,说明大河灌溉并非我们长期认为的是中西奴隶制文明起源的主要原因。从交往的程度、范围入手论述了中西古代文明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面向21 世纪、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需要的历史教师专业素质应取向于博古通今、贯通中西,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从史学中汲取的历史智慧,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精神素质、科学素质,而且也才能向学生、向社会提供得以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的那样的教材和著作。它已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着力点,又裨益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等角度出发,对中外舞蹈历史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概述,并且选取中西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从舞蹈动作、表现形式、服饰搭配等角度进行比较;对中西民族舞从审美特征、摹状手段和表情类型等角度进行比较,从而指出中西舞蹈各个环节的不同是中西内在文化差异(中国的含蓄与内收;西方的外放与扩张)的折射。  相似文献   

8.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历代中西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与讨论。本文从多方面对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进行比较,从中能够了解到中西思维在生死问题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庄子和尼采都强调精神世界的塑造,不同的是,庄子的精神世界是向内敛的,尼采的精神世界则是要求向外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为深刻揭示各自哲学原创建构的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理论和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强烈地问题意识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特征的一般比较的局限性,为深刻揭示中西哲学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西诗画论之文化基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比较了中西诗画论的异同,认为中国诗画论的主导倾向是诗画同源论,西方诗画论的主导倾向是诗画异质论;本从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方法、中西各自的诗画传统、中西诗画论产生的化背景等三个方面,说明了其成因;总结了中西诗画论各自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从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各自的历史命运和地位等方面考察中西传统法律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对中西法系和社会各自不同的影响,从而揭示近世中西不同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翻译理论传统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与理论型、微观与宏观以及学科形态上保守单一和开放多元的差别。中西翻译理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中西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差异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新闻写作在报道事实、传播信息、表达新闻价值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中西新闻思维观、价值观、人格观、道德观、职业观、表现观等方面阐释中西新闻写作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可为中西新闻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的诗学思想是以中西古今的诗学理论为渊源,对其艺术养分吸收融汇并以自己的艺术审美期待对其改造,误读和重新阐释的结果。以作者——作品——读者为重心,从创作美学的角度,站在中西文化观念的高度,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诗学内涵,并在中西对比中反观、建构传统诗论的“现代化”和西方诗学理论的“中国化”,显示出向诗歌艺术本质探讨的现实努力。  相似文献   

15.
论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其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化角度对中西爱情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作了比较,并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化心理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等方面,探讨了形成中西爱情诗不同特色的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欧向封建社会过渡存在一千年的时间差,这是奴隶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世界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新时代。各民族向封建社会过渡有四种过渡类型。中国和西欧分别属于过渡的常规型和综合型。中西向封建社会过渡时间和过渡类型的差异,使两者封建社会发展的起点即历史环境不同,因而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结局不同。此论富有创见。  相似文献   

17.
中西音乐从形成到发展,分别有着自己国家的风情与底蕴。通过对中西音乐文化、音乐结构、审美原则等方面比较分析,进一步阐明音乐特色形成的不同原因,进而论述了中西音乐发展的不同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欧向封建社会过渡存在一千年的时间差,这是奴隶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世界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新时代。各民族向封建社会过渡有四种过渡类型。中国和西欧分别属于过渡的常规型和综合型。中西向封建社会过渡时间和过渡类型的差异,使两者封建社会发展的起点即历史环境不同,因而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结局不同。此论富有创见。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艺术品评标准。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的角度审视中西绘画的优长,指出中西绘画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20.
陈垣先生是中国中西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他的中西交通史研究是对基于交通往来而产生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及其成果所进行的研究.其中西交通史研究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文献交流、中西学术期刊的创办和学术交友及交流四个方面.其研究路径独具特色,开拓了从宗教史探研中西交通史的新领域;善于拓展史料范围,重视以文献学方法治中西交通史;以宣传爱国思想、弘扬中华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