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被动状况,真正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矗立于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冷静地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本文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指出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谋求共同发展,并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根本原则以新的内容,创造性运用外交的战略方针和策略,指导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活动,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外交理论和思想 ,由时代观、外交定位、外交目标、外交政策和策略四个部分组成。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以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为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其首要目标;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快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提高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关键的一环。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主张睦邻外交,稳定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举措。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邓小平时期的中国外交,而且也对后邓小平时期的中国外交产生了持续而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外交思想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下,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为中国制定了科学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晚年时期,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的主题和特征、中国的跨世纪外交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具体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深刻而完整的论述.本文试从时代性质和时代主题、外交定位和外交目标、外交政策和外交策略等方面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在其<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亲身的旅行考察.不仅淋漓尽致地披露了中国当时该地区的黑暗,而且还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历史思维的视角出发.深捌剖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外交诟病.即所谓的"面子"外交.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于在外交上如何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都做过可贵的探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同,他们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共同方面至今对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应付复杂的国际形势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现代化进程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不争、不怕、不变"的原则。他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阐述发展外资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私营经济的重要性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和基础,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邓小平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观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不会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郭玉亮  黄娜 《天中学刊》2004,19(4):48-51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果断地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营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环境;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营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开辟了新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重新恢复和确立之时,就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初,两者间有着诸多的必然的内在联系,理清两者间的联系对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其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这个方面做点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生命最后四年多的日子里,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大量解放和安置老干部,为打倒“四人帮”,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比较顺利地接过革命的班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他对极“左”思潮的纠正和对全国各项工作的治理整顿,为日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对邓小平的信任、培养和重用,为正在形成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树起有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审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著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他认为从作用上说"这本书有针对性,教育人民,现在正用得着";从内容上说,"这是一本比较好的书,没有空话";从视角上说,"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从个人角度说,"实际上,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科学回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思考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总结历史 经验,是邓小平实践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原则。(2)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邓小平揭示社会主 义本质的方法论基础。(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把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引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和判断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领导宏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摸索出了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的改革型现代化模式。这一改革型现代化模式以改革作为内驱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逻辑基点,内蕴着思虑周密的实现途径、逻辑原则以及实践目标诉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