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体育赞助提案决策的定义体育赞助提案决策就是搜集有关信息,对所有的提案进行评估审查,最终决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赞助活动的过程。2.体育赞助提案决策所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是否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因是决定体育赞助的基础,外因则是决定体育赞助的条件。因此,首先对企业本身的内部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了解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和形象特征,当前发展的经济实力、生产能力、销售状况、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和形象特征等。外部环境是企业外部诸因素的总称,主要指政治、经济、体育、市场、消费群体和竞争对手等与企业特别是体育赞助有关的环境,应据此来选择适合的赞助机会。  相似文献   

2.
体育赞助评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等,建立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体育赞助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模糊评价的方法建立体育赞助评估体系数学模型.通过体育赞助评估体系来衡量本次体育赞助活动,为赞助活动的下一次进行提供参考.它不仅对赞助方是否进行体育赞助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被赞助方争取到赞助支持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体育赞助内涵的界定、体育赞助体系的构成、体育赞助的产生和发展、企业对体育赞助不惜重金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赞助的发展现状、高校体育赞助的短期和长久效益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和体育赞助开展情况不是很理想。针对高校体育的未来的发展状况和我国高校体育赞助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为高校体育赞助的快速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体育赞助的概念及其对体育产业发展、赞助商的作用和所存在问题等,提出了开拓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决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赞助营销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是体育赞助实现双赢的关键.体育赞助营销风险的体现主要是赞助商的风险、来自被赞助方的风险、高额赞助体现更大的风险以及中介机构力量薄弱给体育赞助营销带来风险.对体育赞助营销中的风险识别应从体育赞助的内部、外部环境识别风险,体育赞助营销中的风险防范主要从体育赞助风险的避免以及减少体育赞助营销中的风险两个方面展开,对体育赞助营销中风险的管理主要从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完善监控系统,健全信息交流平台,提高经营者的风险和法律意识等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归纳,防范措施的制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旨在为企业实施体育赞助营销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从而促进体育赞助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亚洲冰球联赛(中国)赞助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AHL(中国)体育赞助招商中存在的问题,从体育商品与营销,岗位教育培训,联赛宣传和推广方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AHL(中国)体育赞助市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体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育决策的科学化。为实现我国体育决策科学化,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体育决策机构。决策者是决策系统中的核心,对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转效果起着决定的作用。未来的体育决策者应当是这样的专家集团:第一,其专业结构最佳。第二,其年龄结构最佳。第三,其知识和智能结构最佳。第四,其素质结构最佳。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胡利军 《体育科学》1999,19(6):9-12
对体育赞助的概念和作用,我国体育赞助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国目前体育赞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赞助工作总体状况一般,赞助规模相对较低,赞助对象单一,地区差异大等。对如何发展和规范体育赞助业提出对策建议:健全有关体育赞助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体育赞助的宏观规划和调控、加强体育赞助的市场化运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赞助营销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使赞助的品牌走向世界,深入千家万户的有效平台和桥梁。体育赞助营销是建立品牌资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体育赞助营销对品牌资产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育赞助动机、体育赞助传播度、体育赞助活力影响力、被赞助活动的偏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优秀运动队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支优秀的运动队是由管理人员(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辅助人员等组成的,本文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与观点,对优秀运动队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人员的管理、运动员的管理及辅助人员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优秀运动队管理应该坚持全面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另外还认为,对任何成员的管理都要坚持外部管理与成员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依托体育美学和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倡导开拓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中华民族自源文字是目前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图画象形文字,对具有代表性、处于原生态的东巴文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未见从身体运动的角度探讨其形成过程的文献。对东巴文中有关身体运动的动词进行分类研究是初步尝试。借助体育科学中的人类动作发展理论,解释身体动作对文字形成的影响,有助于厘清一些有争议的重要学术假说,为田野调查的实证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联邦德国的公共体育管理是指联邦政府根据基本法的条例制定和实施各种体育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联邦政府按照辅助原则行使其扶助权利,即“国家的促进体育作用实际上是对自助的帮助”,是在自治体育团体需要帮助时才给予的援助。联邦政府以放弃直接的干预行为转而承担部分财政援助的方式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基本法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40mm乒乓球大球,由于球体加大,球速减慢,旋转减弱,使乒乓球运动更具群盘性、广泛性,众多而普用的乒乓球人口继续为乒乓球运动、为实行全民健身纲要作贡献。如何适应和较快掌握乒乓球大球的运行与击球规律,本文在40mm乒乓球球体击球部位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时间和种类与其人体生物三节律具有一定的联系;人体生物三节律的综合影响力大于单一生物节律的影响力;体力节律与较严重运动损伤关系密切;对大多数一般的运动损伤而言,情绪节律较体力和智力节律的影响力更大;人体生物节律可作为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医务监督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40-70岁妇女健康指标与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问卷调查、形态测试及血脂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 ,得到上海市 40 -70岁妇女的部分形态特征、健康状况和体育行为的特征 ,为健身与大众体育的管理决策 ,提供依据性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全面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并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采用走访、面谈、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深入分析、研究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前提下 ,在全面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运动领域中关于决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发现运动决策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尚缺乏生态学效度、实证研究涉及的运动项目不够广泛、研究者对专家和新手的界定不一致等问题。建议运动决策研究还要在专家——新手的范式下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并进行多运动领域、多因素和多方法的研究,进而发掘运动决策的规律,更好地服务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与体育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分3部分:网络与网络时代;我国网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网络和体育.作者在第一部分试图从8个方面说明网络的特征并以实例说明网络的社会功能;第二部分作者对我国网络现状做了分析并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世界网络发展前景的描述;第三部分作者论述了网络与体育的关系,并认为“网络体育“将是体育现代化的鲜明标志.本文着重从体育的决策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锻炼、体育科学和体育产业等几个方面论述网络与体育的关系.最后作者坚信体育事业在网络时代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cesses by which people become high school coaches. Occupational choic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re examined, using qualitative data drawn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observations of coaches and informal discuss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m. Over 50% of the coaches had decided that they wanted to become a coach before entrance into college. The decision to become a coach was subjectively warranted by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in sports, a devotion to sport, and a desire to work with young people. Youth sport coaching and student teaching which involved coaching constituted the only formal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that most of the coaches received. However, because almost all of the coaches participated in organized youth and/or high school athletics, they had a first-hand opportunity to observe their own coaches and acquire some informal images and impressions about the coaching occupation from them. Regardless of whether a neophyte began as an assistant or a head coach,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job and the occupation's culture were acquired by observing and listening to more experienced coaches. Through these experiences, collective understandings began to form, and the shared meanings about the occupational culture took shape. Reality shock for most novice coaches came in the form of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the coaching culture assigns to long hours and hard work and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coaching does take an enormous amount of time. By the end of the first season, a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takes place and internal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expectations occurs as the neophyte begins to understand what coaching is all ab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