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自然带分布图(图1),回答1~3题1.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影响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份C.光照D.海拔高度3.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布类似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D.南半球的三座山北坡是阳坡,北半球的三座山北坡是阴坡读大气环境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2.
试析自然边坡卸荷变形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边坡卸荷带变形特点和影响边坡自然卸荷变形因素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强卸荷带与弱卸荷带的划分依据,对自然边坡卸荷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垂直自然带谱的试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常见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的判读方法,了解有关垂直自然带谱试题的备考方向,对于学生的备考十分重要。一、图形分类1.有关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影响因素图  相似文献   

4.
所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从总体上而言,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但在不同的地区,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故分别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的组合,遂产生了与此相对应的气候、植被及土壤,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不同地区的陆地自然带,显示出极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各个陆地自然带及其之间却又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
一、近年高考扫描年份及考卷主要考点概述题型2005年·江苏卷根据某地地理坐标判断陆地自然带的名称选择题2005年·北京卷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的名称选择题2005年·广东卷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2004年·天津文综卷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选择题2004年·上海卷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的名称选择题2004年·广西卷“理想大陆”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选择题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卷黄土高原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综合题2003年·上海大综合卷巴黎典型的地带性植被选择题2003年·上海卷非洲…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气温分布与变化的一般规律;气压与风的形成;世界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降水及其在世界的分布与变化状况;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区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影响自然带数目的因素;画出不同山地的雪线,并说出其影响因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自然带数目的因素。难点:雪线。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脉自然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什么为基础?学生看书P93,找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整体上看,地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陆地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这样说,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有多个自然带是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具体体现。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自然…  相似文献   

9.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阿尔卑斯山脉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1),回答1~2题:1.若甲地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其名称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990年36717913621041882001年356165949107191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全国水蚀面积东部10省区水蚀面积中部10省区水蚀面积西部12省区水蚀面积风蚀面积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某日,暖湿气流按a-b-c-d-e的顺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空气中水汽在b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2.可…  相似文献   

10.
初中地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讲述了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书本着重从各自然带的气候、植物、动物三方面因素来分析地区的差异性,其动物因素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什么动物生存在什么自然带,什么自然带又有哪些动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靠“口干舌燥”的教条式说教,学生大多靠“汗流满面”的死记硬背,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我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巧用动物“三性”,掌握自然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情态中掌握了本节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是对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考查形式多以图表来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2012年的高考中,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仍然是重点,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依然会侧重于运用整体性规律来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考查形式上,可能会出现形式新颖、信息丰富的示意图、坐标图,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2.
非洲自然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样的自然带分布比较符合纬度地带性所描述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也热衷于以此为案例讲授纬度地带性的现象。然而,师生都会碰到的困惑是:从植被类型来看,这样的植被分布明显是水分差异所致,更像干湿度地带性的表现。那么,非洲自然带分异的基础究竟是纬度地带性所述的热量,还是干湿度地带性所述的水分?  相似文献   

13.
先看这样一个问题:带正电的金属球A和B相互吸引,则B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①带正电②带负电③不带电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学生自然是选择C了,其实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  相似文献   

14.
马彦明 《考试周刊》2012,(82):133-134
垂直自然带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垂直地带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珠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复杂程度及成因不同:珠峰南北两坡的雪线位置南低北高。旨在学生更容易理解珠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加深对垂直自然带的理解,同时也便于区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常规练习中,除了依据正午太阳高度、海陆轮廓、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星座的观察、太阳视位置及视运动判断南北半球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1.根据山体上同一自然带南北坡海拔不等判断在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同自然带延伸方向一般不与等高线平行,因为阳坡比阴坡的温度高,阳坡的植被带要向高处延伸。所以根据这一分布特点,也可以划断南北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一: 2003年文综卷(旧课程)选择题第5题: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正确答案选的是C。据图判断只能选C才是正确的。但是,“热带沙漠带”的提法欠妥,准确的说法应是“热带荒漠带”。  相似文献   

17.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判读方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成因、分布变化规律和判读方法等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并结合数据材料对一些典型山地垂直自然带进行作图和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直观认识和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加工对象.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农耕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学法点拨】用综合思维分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水热条件的组合.自然带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有密切联系.故分析自然带特征就是在分析气候因素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精讲 采用“一二三”的程序教学法,层层诱导,推理分析自然带的形成,突出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整理成系统知识,简单概括起来的就是:一个前提,两种分布规律,三个局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