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儒学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关系,并具体地阐述了儒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同时简要地指出儒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也起着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不仅与促进作用紧密相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阻碍作用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儒学就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的转变。这一论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李约瑟难题,即近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方产生而没有在比同期西方科学水平高的古代东方,尤其是在中国产生。  相似文献   

2.
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状况,从对难题本身的辨识及其研究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解释"李约瑟难题"、从中西科学与文化对比诠释"李约瑟难题"、数学史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与科技史研究及有关方法论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美誉,却归功于西方人,尽管中国在近代的整体形象已不断下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依然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敬畏和尊重.然而这样的文明却偏偏没有能得到我们自己的重视和保护,最终遗憾地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论述了科学制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用的两个途径,即政治途径和科学技术人员途径。其次分别论述了科学制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早期的科学制度,甚至到明初的科学制度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蕴含着它对古代科学技术的阻碍作用。自明朝八股文出现之后,直到清朝,科学制度不论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或是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传播都只起着堵塞的作用,以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水平。这也从一个方面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解答。论述科学制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其促进和阻碍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偏于哪一方面都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古代产生的一种民族宗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它同儒家和佛教一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其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下试对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过程略加考辩,划分阶段、指陈特征、论其价值。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李约瑟博士的这个观点是十分精到的,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同中国古代这种神仙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联系,中国古代养生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同时开始引进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然而,两者的成效、命运却截然不同。从科技价值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用,直接服务于封建社会的需要,封建社会本身为它设定了一个发展的极限,现实一旦提不出直接要求,它就失去了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存在着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孕育了古代科技文明;封建时代中国的科技在世界独领风骚,而西方处于停滞和凋零状态;近代欧洲成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中心,而中国正饱尝着战乱和贫穷;现代科技发展空前繁荣,竞争激烈,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1964年11月9日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新星,命名为“沈括”星,为世界所公认。沈括(1031—1095)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是十一世纪我国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晚年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光辉的科学巨著,被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研读科学巨著,理解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习沈括对自然现象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科学态度,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和教学实际适当加以补充、引申和探究,是极为有利的。一、学习沈括认真实验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灾荒史、中国近代慈善史和中国近代社团史等领域,对此进行专题梳理后认为,当前研究受“传统-现代”视阈影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具有“现代性”的民间组织如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个案研究上,而对传统社会组织、临灾所设民间组织及相关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关注,这势必会影响对近代中国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一直是个没有确切定论的难题。没有产生的原因,也涉及到很多因素。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或者相反,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这一角度对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康德价值哲学一直在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康德把"人是目的"作为自己价值哲学的最终追求和本质,对人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康德对人本身的关注引起其后哲学家们对康德价值哲学批判性的思考,推动西方价值哲学发展,奠定了康德先验性价值哲学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源泉地位。  相似文献   

12.
郑和下西洋与15-16世纪中西海洋文明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作为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到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巅峰。之后,西方海洋文明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本文对15—16世纪中西海洋文明的外交、贸易、文化模式进行比较,探究在15—16世纪的世界变局中,为什么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明前列的中国海洋文明,最后却被西方海洋文明取代,以期唤醒、促进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认识没有海洋文明的国家,是永远不能成为世界强国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体育史分期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历史科学的任何一个分支来说,分期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集中反映了研究者对于某种历史运动过程规律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分支学科的学术水平。因此,史学界素来重视分期问题。例如,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就是一个历久不衰的热门课题,至今讨论仍然十分热烈。这种讨论对于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和深化史学研究都大有好处。中国体育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对近代体育史的研究尤其如此。这不能不影响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分期问题上也有所反映。当前集中论及近代体育的代表著作有两本:一是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无真史说”是西方的一个偏见,主要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它是西方人在中国相关知识不足的背景下,以西方传统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历史的产物。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主流,是以特殊性、变化性作为历史的属性,而将一般性、稳定性排斥于历史认知的范围之外。16、17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并以充满活力的面貌迈入近代,中国社会则进入一个相当长的缓慢发展阶段。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态给当时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影响下,这种印象扩大为对立的两个极端,而中国历史的零星片段知识为西方人将中国描述为与其自身有别的“他者”形象提供了依据。19世纪在西方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以历史感见长的西方学者心目中,中国作为“没有真历史的国家”的形象最终定型。“中国无真史说”根源于西方的文化偏见,本质则是欧洲中心主义。只有从中华文明内在的发展逻辑入手,深刻揭示和阐释中国历史的独特道路、丰富内涵以及鲜明特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才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一了解西方,认识西方,学习西方,这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加深而提出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封建古国。清王朝长期闭关自守,以天朝上国,老大自居,对国外情况一向漠不关心,把中国以外的地方看作是蛮夷之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就已经在统治阶级的少数...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词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一词的来源有来自西方传教士、来自日本、源自中国等三种说法。笔者通过查阅日本出版物发现:"教科书"一词的使用,日本早于中国使用,也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时间。根据是:《广辞苑》中有"教科"一词,而中国的辞典没有;日本明治六年(1873年)的国家文件《近代教科书的成立》中已出现"教科书"一词,这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877年;渡边小三郎编写的《中等教育代数学教科书》出版于1889年,早于中国可考的最早使用的1897年。  相似文献   

17.
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说与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摘译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著《翰林集》(《Hanlin Papers》)的第二集第九章(1894年上海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原来的标题是《前笛卡儿的笛卡儿哲学》(《The cartesiam Philosophy before Dcscartes》)。作者比较了张载的“太虚即气”说和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说,认为二者十分相似,并提出了笛卡儿的学说可能来自张载学说的推测。这一推测,受到了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和我国高能物理学家何祚庥(见《中国科学》1975年第5期)的重视。译者认为,这篇文章为研究关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伏尔泰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学者 ,他的名字是和 1 9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它不仅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和诗人 ,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历史学家 ,历来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创始人。( 1 ) 他在史学上的卓越贡献 ,对当时和后世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也是他蜚声文坛 ,称誉后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对他在历史科学方面的贡献略加阐述。一伏尔泰 (Voltaire .1 694——— 1 778)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 ,“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盛极而衰的路易十四时代巴黎的一个富裕资产…  相似文献   

19.
早期工业化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中国史研究的热点,江南早期工业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问题研究是从李伯重先生开始的,且已硕果累累。本文从宏观入手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对"江南早期工业化"概念作一概述,抵制"萌芽说"和"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与英国模式的对比中重点阐述其发生发展的前景,并最终得出结论,即江南早期工业化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普遍规律下不可能走向近代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简介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一词在西方国家最早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是近几年来报刊上出现频度很高的名词。什么是高技术?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认为高技术是指处于当今科学技术最前沿的技术群体,以这些技术为核心,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即所谓高技术产业;有的认为高技术就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即信息产业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