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布依族伦理道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融汇在各民族和生产、生活、礼仪及宗教信仰之中,章拟从民族礼仪,民族宗教信仰这两方面来对布依族伦理道德进行探求,挖掘蕴含其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与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融汇在各民族和生产、生活、礼仪及宗教信仰之中,文章拟从民族礼仪,民族宗教信仰这两方面来对布依族伦理道德进行探求,挖掘蕴含其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与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即民族素质现代化。在构成民族文化素质的各要素中,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最活跃、最富于能动作用的因素。培养和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民族文化素质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传统伦理道德对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工具意义或功能意义,为我们社会文明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和理论保证。民族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以传统伦理道德为重要的历史前提和出发点,但这个起点或基础不是简单的“复印”和照搬,而是一种对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论伦理道德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力图通过对伦理道德模糊性的认识,揭示伦理道德模糊性的深层原因和必然性,并通过道德本位主义历史的反思、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理性分析、伦理应用中多元实证的分析和心理学的介入来把握伦理道德的模糊性,从而达到对道德模糊性的本质认识,并试图在对道德模糊性的合理解释中凸显道德“去蔽”的意义和实施有条件的“以德治国”以及建立现代性道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当前教育中的“多元”、“一体”矛盾,着重分析了开展多元化教育、落实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尤其强调了不能由简单“民族教育”所取代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元性;进而论述了“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指出了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的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拉祜、普米、基诺等彝语支民族的共同的传统节日。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神话传说,而这些神话传说又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并承载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基于这一视角,以期进一步阐述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中所体现的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安顿各民族文化的理想栖身之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秉持“一”与“多”、“他文化”与“我文化”、正式与非正式、继承与创新、统一与差异并重等基本原则,以达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与自觉境界。  相似文献   

8.
积极探索发展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有效途径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省属重点大学。1985年国家教委依托西北师大设立了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与西北师大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看黔西北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渗透在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三个层面对黔西北苗族、彝族、布依族的伦理道德试作一些探讨,力求挖掘蕴藏其中的历史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开发大西北,从一定意义上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从这一战略意义着眼,国家教育部于 1985年依托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北师大实行“一块牌子、两套班子”的两位一体管理体制。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满足区域高等民族师范教育需求,探索有西部特色的民族教育之路,协调西北高等民族师范教育的具体工作等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民族教育事业中,加强区域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至90年代末形成高潮,宏观总体和微观具体的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展望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的前景,其趋势主要有四:第一,少数民族伦理学原理将不断完善而严密,第二,少数民族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将不断出现并得到大发展,第三,少数民族伦理学的研究将在中西伦理化大交融的过程中全面走向世界;第四,少数民族伦理化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种族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公开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许多国家转向采取公民整合政策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相比之下,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工作思想,辩证地处理“多元”和“一体”的关系,既承认和尊重“多元”,但又不将这种“多元”本质化、固定化,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多元一体”民族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中,坚持“多元一体”民族思想,是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三对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研究通过描述多元文化主义由兴盛陷入困境的过程,讨论其中的原因,在比较当中加深对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思想优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渗透在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三个层面对黔西北苗族、彝族、布依族的伦理道德试作一些探讨 ,力求挖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普遍提倡文化多元共存的今天,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真真意义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而且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开发模式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有着“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如何将各民族的文化精华有机融入学校课程中,以反映文化多元价值观点,使各民族文化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形成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文化多元价值观点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开发的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双语教育模式、本土化建构模式、多元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是推进我国多元化背景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西部一直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民族成分复杂,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教育相对落后。早在 50年代,西北师范大学就十分重视高等民族师范教育。 8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建设战略逐步向西部的转移,为加速普及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尽快培养出大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985年,教育部依托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5年来,中心在教育部领导的关怀下,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为西北…  相似文献   

17.
“上帝”在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领域里占有绝对的地位。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理想是“平等”,洪秀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基督教中提出的纯宗教上的平等,扩大到现实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并进而推演出男女的平等和国家的平等。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是“正直”,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是当时劳动群众进行实现阶级斗争的精神武器,对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给予了猛烈冲击,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史写下了重要篇章。但是,它除了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以外,还含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和封建伦理思想的糟粕,具有两重性,则是它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的“民族教育”相对应,二者同作为“全球教育意识的产物”,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以少数民族为其教育对象,以跨文化教育为其主流;差异之处在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注重文化的保持与发展,致力于反映民族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的平等性,而我国的民族教育更偏重于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经济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特点与中国重视伦理道德的文化有密切联系。通过伦理道德来把握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处理相互关系时强调以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民族之间较为平等的状况,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文化重视历史、重视传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及精神文化上的相互传承,使民族精神长盛不衰。加之中华民族精神有突出的实践性,它强调躬行实践,促进了中国古代不断的变法和改革,保持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长时期以来,在世界上中国被誉为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被誉为历史悠久的精神文明的民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孔子创立的伦理道德思想。纵览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进化史,寓“仁”于教化的人道主义的孔子伦理道德思想,实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作为自成体系、涉及面广泛而深入生活的学术成就,在先秦思想家中即独具一格,无与伦比;对后世的影响也已超出了国界;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还支配着中华民族,甚至一些亚洲民族的思想。听以如此,主要是它的精华部分切合各阶级社会人类共同生活需要;其中不少格言和公式且含有普遍真理。按照“古为今用”的方针。使它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深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