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化,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在研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问题时,需要对就业困难学生额外的关注,分析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综合社会复杂的就业背景,从而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近年来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日益引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然而,人们对就业困难的概念认知与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群体界定并不一致,从而影响了对这一群体就业帮扶的策略。在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帮扶中,人为的缩小范围,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人为地扩大问题对象,同样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对策。因此,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就业困难概念的内涵指向,厘清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范围界定,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对策。  相似文献   

3.
陶卓敏 《时代教育》2016,(5):100-101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重点高校信息学科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但这一群体中仍存在就业困难现象。心理状态、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求职积极性和成功率,要解决就业困难问题,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更要预防性地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就业困难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连续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待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下,虽然国家和各地高校相继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障碍因素,不但能有效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平衡就业结构,还能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就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体面就业"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下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等等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研究们对教育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提高个人就业收入中的作用,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发生了某些转变,研究们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在扩招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困难涉及社会、高校教育体制以及学生自身等诸多原因,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原因着手,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探寻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工作中解决他们就业困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各级领导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大学生就业空前关注。其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工作报告中就表明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仍很严峻。  相似文献   

9.
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之中,大学生的整体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生质量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日益突显.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目前就业援助体系的局限性,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出就业困难学生的援助对策,从而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当前整个社会的问题之一,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着巨大的求职压力、残酷的社会竞争.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就业困难、求职艰难的困境,而且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来自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原因.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展开讨论,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是承载着社会与家庭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顺利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日益凸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模式,建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促进其更高质量地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建构的路径是:在坚持“有序推进、统筹兼顾、针对实效”原则下,以就业发展理念为基点,突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境;以分类分阶段指导的学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以市场考核评价机制为要点,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舞台表演类专业人才承担着传承和繁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重任,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舞台表演类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岗位专业性强、就业期望值高、就业区域过于集中以及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积极探索"订单式"舞台表演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式"锻造学生就业能力、紧贴市场,搭建全真环境下的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文化单位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与困难,是一个系统工程,受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加强就业教育应该是高校积极应对困难的有效和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伴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大学生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可预知的挑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努力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帮助指导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了解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能力状况和就业特征,有助于有的放矢做好就业帮扶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可是持续几年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增幅较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和难度。在就业困难的巨大压力下,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环境压力下的心理辅导工作呢?将成为这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在苏州闭幕后,使我们清楚看到2005年教育模式与就业的关系表现形式十分突出,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就业问题尖锐地反映出,在困难的背后是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对口。如何使我们专业设置与人才调查关系顺利的吻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供应之需求,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及提供就业的人们,值得追求和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将要面临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核心问题。而就业形势的严峻意味着就业转型对于解决就业困难、劳动力过剩等一系列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故围绕应用类技术院校大学生并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对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发展使网络无可争议的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额一直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热点问题之一,由此产生了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网络舆情,它们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抉择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我们需创造有利于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环境,而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己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