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明确导向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琳 《时代教育》2015,(5):209-210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易发也比较多发,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助于唤醒道德法律及责任意识、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珍视生命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及生命价值教育。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要开展以生命教育为内容的教学课程、营造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生命教育的育人功能、整合教育资源形成生命教育机制、融合教育力量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冉育彭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119-122
"三生"教育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本身的生存、生命和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要求。在"三生"教育视野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大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更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三生教育"视野下开展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关怀残疾大学生是大学生教育关怀的一个基本维度。文章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教育关怀的现状,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差异性、主体性德育"原则的指引下,创建有利于残疾大学生主体自我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关怀残疾大学生的策略,形成关怀的合力,最终实现残疾大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是每一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生命教育的目的是直面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把握生命价值,提升人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二者逻辑关联看,生命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生命和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强化生命教育,建构生命教育体系,促进生命和谐。  相似文献   

8.
包安洪 《学子》2014,(1):95-95
本文以"以人为本"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出发,通过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形成原因,在"以人为本"的有形原则指导下,以"雷锋精神"的视角,以期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径和方法,以此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需要多管齐下,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观;设置充分体现人的科学发展的生命教育课程;选择凸显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方式;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气息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河南教育》2008,(10):44-4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推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新时期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在高职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科学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全面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全面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全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努力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的教育体系、扎实的服务网络、有力的保障环境、高效的防控系统和积极的诊治通道.  相似文献   

15.
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中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发展,需要树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倡导将服务意识贯穿始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不断开展系统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为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育人育心的教育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过程和重要支撑。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冬华 《高教探索》2012,(3):132-135
高校适时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基于部分大学生道德、法律与责任意识淡薄的现实,更是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只有懂得关爱生命、具备健康人格与良好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尊重和敬畏生命。践行生命教育当以人为本,创造人性化的生命教育环境;整合各种研究力量,健全高校生命教育的体制机制;融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生命教育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8.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指导思想,揭示了"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命题的内在关联性[1]。大学生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是青年人群中的骨干力量。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是推进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以人为本’时代的教育哲学。直面生命,遵循生命的特性,促进生命全面、自由而个性化的发展,是生命化教育的追求。在实践中,生命化的教育就是要凸显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激励生命的创造,丰富生命的意义。"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