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新企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薪酬是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的主要激励手段,高管人员的薪酬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的高管的薪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公司所处的经济区域以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其中,公司的规模对高管的薪酬的影响最大。对高管的持股比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的比例、监事会规模并不影响高管的薪酬。高管的薪酬和公司的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的薪酬水平、持股比例和高管的薪酬差距明显影响着公司的业绩。本研究证实了高新企业高管薪酬的效应,建议对高新企业高管人员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的业绩为驱动的薪酬制度,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股票期权计划,适当提高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进一步完善高新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蔡地  万迪昉 《软科学》2011,25(9):94-98
以2004~2006年间的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干预、管理层权力对国企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降低了由当地国资委所控制国企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但对当地由中央国资委所控制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对地方国有企业而言,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反而越低,没有发现两职合一对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对中央国有企业而言,独立董事比例和两职合一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敏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息  杜玉鹏 《软科学》2009,23(11):92-95,113
以2004年为研究窗口,筛选出沪深两地100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4~2007年四年年度财务数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选取大股东持股比例、薪酬委员会、高管持股和独立董事制度四个特征,考察了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年度效应之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敏感度负相关,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可以减轻委托代理关系,降低薪酬激励的水平;薪酬委员会制度在薪酬方面相比于独立董事制度更相关,薪酬委员会设立可以提高薪酬敏感度,而独立董事与薪酬敏感度没有相关性,这似乎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尚待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荣  刘爱东 《软科学》2009,23(9):107-114
基于业绩基础的薪酬制度是所有者用于减轻代理成本的一种治理机制。选取2007年我国228家家族类上市公司和770家非家族类上市公司,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家族类上市公司来自家族的高管薪酬、家族高管薪酬与其职工年收入的比值明显比非家族类上市公司高,并且薪绩敏感度低;然后通过家族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家族高管薪酬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独立董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家族高管薪绩敏感度,但以家族高管的高薪酬为代价,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家族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19,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高管创新努力视角,检验政府补贴对高管在研发投资上的激励作用。选取2009—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固定效应面板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提升了薪酬研发投资敏感性,考虑内生性以及改变核心变量的计量方式后,研究结论保持稳健。拓展分析表明,上述作用在政府补贴强度更高的企业表现显著,对业绩压力大的企业或者连续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效果不显著,表明在补贴方式上,连续补贴不如加大补贴强度效果好。政府补贴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为高管从事风险相对更高的研发投资提供了激励。本文拓展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机制,为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和薪酬契约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公司外部董事薪酬的增长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公司外部董事薪酬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实质是薪酬制度对市场激烈竞争和加强公司治理趋势的变革性回应,反映了新环境下外部董事的工作负荷增加、角色重要性提高以及人才竞争激烈。美国公司外部董事的治理角色加强对于我国公司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公司外部董事薪酬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实质是薪酬制度对市场激烈竞争和加强公司治理趋势的变革性回应,反映了新环境下外部董事的工作负荷增加、角色重要性提高以及人才竞争激烈.美国公司外部董事的治理角色加强对于我国公司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经营模式下,屡屡爆出的高管薪酬问题依旧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高管利用自身权力影响董事会,制定利于自己的薪酬政策,甚至与董事合谋“自定”薪酬,从而获得寻租.选用沪深两市50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 19.0对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公司层面及宏观层面对如何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控制自由现金流及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机制有效与否,不仅体现在公司价值和业绩水平上,还体现在公司业绩的波动性上。管理层内部实行差别化的薪酬体系,被认为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薪酬差距越大,高管团队内的竞争越激烈,为了在业绩竞赛中打败对手,高管会竞相做出更高风险的决策,从而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程度。本文选取2009~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关系,并探索管理层权力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高管薪酬差距的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性更大,风险也随之提高,在两职合一、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波动的影响更大,而高管长期在位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春梅 《科研管理》2017,38(7):9-16
经济新常态下,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文章以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就探索式技术创新、开发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重点对经理人薪酬契约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治理效应及其治理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创新投入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绩效提升;经理人薪酬契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在开发式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但对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经济后果的治理效应并不尽如人意。在探索式技术创新投入强度较大的情况下,高额的经理人货币化薪酬甚至会恶化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2.
杨萍 《未来与发展》2010,31(6):50-54
本文以2006-2008三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作为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信息的研究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信息的有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信息具有明显的短期披露效应:公告类型与股票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大小有着符号上的一致性和统计上的显著性。公告前的股价反应表明,市场存在以利好消息进行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与以前研究结论所不同的是,长期事件窗口的结果显示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效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王蕾茜  邹辉文 《科研管理》2020,41(6):268-279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促使上市公司削减研发费用;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卖空机制强化了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但在管理者持有长期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得到了有效抑制,且长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排除了投资机会改变等替代性解释,证明放松卖空管制后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确实是盈余管理动机增强所致。本研究扩展了对卖空机制实施效果的理论认知,为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林炳华  黄小琴 《科研管理》2017,38(11):147-160
具备卖空和杠杆特性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运行已逾五年,但其对股市波动性影响几何始终存在分歧。本文采用GARCH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沪深300股票指数的波动性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总体上平抑了我国股市的波动性,且随着标的股票的扩容逐渐加强;但在趋势性较为明确的单一行情中,融资融券却进一步加大了股市的波动性;从分效应来看,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也都抑制了股市波动,但融券的作用幅度小于融资;与股指期货的比较研究则发现股指期货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作用幅度小于融资融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国内A 股市场为研究对象,选取1570个样本通过统计分析样本股票在2009年08月31日至2015年03月31日这一区间内的表现,通过对形成期股价的收益率划分得到了赢家和输家组合,然后观测赢家及输家组合在持有期内的股价行为。分别从融资融券引入前后股价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对比;融资融券引入后标的股票与非标的股票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对比;标的经过四次扩容后各个阶段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对比为切入点,考察融资融券下正反馈交易行为的有效性。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认为融资融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正反馈交易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黄新建  尤珊珊 《科研管理》2020,41(3):217-226
本文以2010-2017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Tobit模型、PSM模型研究股权激励计划中契约要素对技术创新、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严格的行权条件减少了创新投入、增加了创新产出、提高了创新效率;较长的激励有效期增加了创新投入及产出、提高了创新效率,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激励作用越弱,到第3年激励作用消失;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增加了创新投入及产出,而高管股权激励减少了创新投入及产出。研究结论为企业设计恰当的股权激励契约要素提供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7.
吴恒煜  胡根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28-1838
学术界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是碳排放减排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设计与碳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的分配与运行效率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关键,而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价格特征则是稳定碳排放市场、发展低碳经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未来研究需在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价格、碳金融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的关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另外,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研究,有利于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所,提升碳排放交易的效率,并充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有利于充分优化配置碳资源,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8.
孙艳梅  郭敏  方梦然 《科研管理》2006,40(12):144-154
本文研究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显著加剧了股价未来的个股崩盘风险,但会降低崩盘系统性风险;其次,企业创新性投资活动具有独特性,能够降低代理冲突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与个股崩盘风险的相关性,而一般性资本支出则影响有限;再次,代理成本过高的公司中,创新性投资活动缓解企业风险承担与崩盘风险的正向关系的作用更为明显,一般性资本支出行为则容易作为代理冲突的表现,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与崩盘系统性风险的负向关系;最后,低流动性公司中,创新性投资活动对企业风险承担与个股崩盘风险的关系有积极作用,而高流动性的公司中一般性资本支出对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和崩盘系统性风险的负向关系更突出。上述结果表明,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金融市场存在影响且因投资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崩盘风险和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对促进企业创新性活动和维护市场稳定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香港上市的202家中资公司(H股和红筹股)和配对的202家内地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本文从高管薪酬一企业业绩的角度来研究香港上市是否能够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体系.研究发现,A股公司高管的现金收入对业绩的敏感度高于香港上市公司,而后者高管的持股比例时业绩的敏感度要高于前者.并且,大股东的存在会加大两地上市公司的差异.这意味着赴港上市能将高管激励从传统的以短期现金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长期股权激励为导向的体制,而且大股东在这种转换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