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从小培养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特点,这成为新加坡培养“好公民”的重要原则。在新加坡,无论老幼,几乎人人都能背出他们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教育的目标2007年,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规定,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道德、一个有爱心并对自己、家庭、社区、国家及世界负责任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知识方面,使学生懂得在做出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比如,在学校与社会中,要了解团队精神的原则,要举止文明,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特点,这成为新加坡培养"好公民"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的政治环境于二战后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加坡华侨要在新加坡安家乐业就得获取当地公民的身份。他们原本可按英国国籍法归化英籍民以享有公民权利,但绝大部分华侨因不谙英语而不能归化,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愿放弃中国国籍以归化殖民地宗主国国籍。当时作为华社最高领导机构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遂负起历史使命,为华侨争取新加坡公民权。该会与英殖民地政府经过十年的博弈后,新加坡立法议院终于在1957年10月通过新加坡公民权法令,让华侨可登记为当地公民。当年新加坡还不是一个独立国家,新加坡公民权只是一种地方上的法律身份,但这身份可拥有参政权,并根据英国国籍法获得英籍民与英联邦公民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法学院将真人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与主题任务来抓,把培养真实本领、真诚品行、真挚感情,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爱这"八字"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培养目标上来进行公民整合教育实验,引导学生从"个体公民"向"社会公民"的功能转化,为推动"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新加坡中等教育阶段,政府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入三种不同轨道的学校学习,通过社会研究课实施不同的公民教育.综合项目轨道强调公民权利,要求学生在对政策的批判中指向公民行动,未来成为国家元首;快捷/普通学术轨道强调公民价值观,要求学生在对政策的解读中掌握公民知识,未来成为社会中间阶层;普通技术轨道关注公民忠诚度培养,要求学生遵从国家政策,未来成为底层社会的技工.这一分轨制度是新加坡政治精英维护自身权益的结果,符合新加坡的国情.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成就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中国与新加坡在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上有相似之处,分析新加坡的公民素质教育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开设德育课程的国家.学校依法承担国家赋予的德育任务,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学生信守公民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倡导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是一项技能训练运动,以若干项目作为实施载体,旨在帮助每一位新加坡公民掌握技能。该计划的资金来源为政府投入辅以社会筹集,参与机构多元且分工明确,面向全民实施,项目设计因人而异,且特别注重扶持新兴产业,为我国实现全民终身技能学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章小英 《中国德育》2014,(24):70-74
正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维系社会成员和谐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是当下的小公民、是未来的社会公民,引导他们"与人为友,善待万物",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为拥有"善"之灵魂的中国人,班主任责无旁贷。我策划和组织了这节以友善,从这里出发为主题的班会,试图通过生动可感的视频、故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友善之举",了解友善的内涵;通过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2020,(14):2-2
日前,在新加坡一年一度例行的国会拨款委员会教育预算辩论中,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宣布,为了给学生奠定更强的道德价值观、良好品格及应变力基础,并鼓励他们作为新加坡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新加坡教育部将在2021年推出增强版的中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增强版德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重组目前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从幼年开始增强道德价值观教育;更关心学生的网络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努力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时事讨论;品格与公民教育将更进一步融入学校的其他课程与各项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对我国公民教育建构具有预制性。中西方社会和文化传统中的"公"是不同的,在中国主要是连带的"公",而在西方则主要是领域的"公",前者强调以关系为单位、以伦理为准则、以情感为基础,后者强调以个人为单位、以契约为准则、以理性为基础。我们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中国"为方法,立足文化传统中连带的"公"的观念,从培养目标、课程教材、学校生活等几个方面建构我国的伦理型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签他们的经验,比他们管得更好。”新加坡的社会秩序好是与他们的教育工作分不开的。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新加坡一贯重视道德教育,政府十分强调社会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与对共和国忠诚的教育,重视东方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教育。前总理李光耀曾多次指出,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需要向西力学习,但是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却需要继承东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东方人民的传统美德,抗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既是在总结自身实践中前进,也是借鉴各国经验中发展。今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访问了新加坡。在这三十年中,新加坡经验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邓小平南巡期间,明确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的发展经验:"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为了集中探讨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本刊特约请了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曾玲教授、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教授等专家学者就"新加坡经验与中国建设"课题撰写了这组文章,在此一并刊出,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5.
于玲玲 《成人教育》2014,34(9):17-22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熊子容,对公民教育有着独到的思考与认知:公民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具有良好品质的个人,更是培养良好的公民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在原则上应注重"社会心理"、"道德训练"、"社会估值"、"社会团体"、"公民性质评价"、"民主主义"六大问题;公民教育实施方法包含有公民课程形式、公民课程设计、公民教学方法;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充实人民生活,谋求社会生存,发展人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以期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促进世界大同。熊子容公民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伟 《教育研究》2012,(6):36-43
以透视卢梭的公民教育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思想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反思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一公民教育的第一原则,为公民教育的前提性问题思考提供一个视角。从整体视域考量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其公民教育和自然人教育的契合和断裂映射出他在寻求教育中"个人"与"国家"之间黄金分割点上的艰辛努力和困惑。这一寻求带给我们公民教育前提预设的宝贵的文化财:个人自由——限度因所处社会发展阶段而定,归宿点在消极自由而不在积极自由;国家权力——道德上引领而非塑造,目的在个人而不在国家;社会定位——社会"人化"与人的"社会化"兼具。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每个人的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造就更多合格公民是现代社会努力的方向。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在实施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将公民教育向家庭延伸。2005年,根据学生意见,学校讨论并通过了《家庭行为规范准则》、《家长行为规范准则》(简称“双准则”)。这两项准则的颁布,促使学校的公民教育又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张晓玲 《考试周刊》2014,(32):170-17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共12个词,24个字,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依据和准则。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寄托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学生阶段是价值观萌芽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仅关系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让全体小学生接受兼顾“软技能”和“硬知识”,同时重视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全面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成长为关心社会、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有自信心的优秀公民,是新加坡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各小学注重平衡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价值观培养,并计划在课程、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全国小学更多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其优势在于:国家大力倡导全国性的主流价值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多样,内容丰富;公民教育不断改革,持续发展。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应借鉴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以本土文化为基本营养要素,同时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政府应有实实在在的落实措施;学校全方位参与整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