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生理卫生》和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都明确指出: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那么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吗?  相似文献   

2.
模拟眼球成像是初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九年级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仍然很困惑:眼球的晶状体到底怎样调节才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近视眼为什么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为什么只能  相似文献   

3.
人用肉眼观察物体有较大的局限性,如人眼不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也不能看到微观领域的微生物等.望远镜的作用就是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以便看清,如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还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星星.显微镜则是将细微物体成放大若干倍的像,便于看清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微小的物体.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和眼镜》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段文字反映了眼睛工作的机能,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重要铺垫.然而学生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打乒乓球防近视——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这是因为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和眼镜》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段文字反映了眼睛工作的机能,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重要铺垫。然而学生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打乒乓球防近视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这是因为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  相似文献   

8.
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大小能够变化的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面的凸出程度变小,焦距变大,如图1(a)所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  相似文献   

9.
赵承忠  刘以华 《物理教师》2006,27(7):6-27,48
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1.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可变焦水透镜的成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学生》2014,(11):22-23
正由于用眼不卫生或其他原因导致视力产生缺陷,那么我们应如何识别、如何矫正这些缺陷呢?例1如图1中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A.近视眼,乙。B.远视眼,乙。C.近视眼,丙。D.远视眼,丙。  相似文献   

11.
生活体验:在用照相机拍摄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时,通过调节像距(即调节暗箱的长度),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通过镜头(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清晰地落在胶片上.提出问题:人的眼睛也相当于照相机,那么眼睛是怎样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呢?猜测和假设:人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物体通过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像距(即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是不变的,眼睛要将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由于物距的不同,势必是晶状体焦距发生了变化.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选用焦距分别为f…  相似文献   

12.
在上有关"眼睛的成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借助课件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学生一般可以接受"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这一事实.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往往是理解抽象物理原理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距离知觉水平比较低,他们不能理解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远处的物体显得小,而近处的物体显得大;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而近处的物体显得清楚等判断距离的道理。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会以为远处开来的汽车真的像玩具车那样小,因而不知提前躲避,以致极易发生交通意外等事故。因此,帮助幼儿逐步认识表示物体远近距离的视觉信号,不仅可以让孩子更清晰准确地认识世界,还可以使他们逐渐远离交通事故等险情。请带着孩子一起做下面的两个游戏。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义务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与眼镜"一课没有安排实验,教材只有彩图和文字介绍。学生在学习该课时感到难度较大,若改用实验,就可让学生体验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眼睛通过怎样的调节才能使看到的物体更清楚;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进行矫正的。为此,笔者自制了"眼睛  相似文献   

15.
鄂教版《眼睛的科学》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明白,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睛为什么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教材中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来进行类比实验。学生按课文中实验操作,较容易地解答了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仍对晶状体的凸度变化和肌肉收缩舒张情况难以感知。为揭开眼睛看远近不同物体之谜,教师设  相似文献   

16.
1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17.
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众所周知,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由于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看远处物体时,则不需调节。因此,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节状态,易引起视力疲劳;同时,看近处物体时,两眼球会聚向鼻根方向,使眼部肌肉压迫眼球,天长日久,眼轴就会慢慢变长,造成近视。而打乒乓球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球体,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弹…  相似文献   

18.
1 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视力减退之前,几乎没什么自觉症状,待发现视物模糊时,视力已下降到4.8以下,早已失去防治机会。其实,视力减退是有先兆的,只是不易被人察觉。近视眼有哪些早期症状呢? 1.眼睛疲劳。如看书时间长了,感觉字迹模糊、重叠串行或若即若离,游走不定。当久望远后移向近处物体,或久望近后移向远处物体时,眼前会出现一时性的模糊不清。这时,往往会误认为是脑缺氧,实际上是眼睛疲劳所致的睫状肌调节失常的表现。虽然此时他们的视力仍在  相似文献   

20.
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的弯曲程度可以靠周围的肌肉——睫状体来调节.在观看远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小,晶状体变得扁平,眼睛的焦距变大;在观看近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大,晶状体变凸,眼睛的焦距变小.因此,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可见,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在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眼睛的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眼球非常类似于一个神奇的照相机(或摄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