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轻体育”、“休闲体育”和“课余体育”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理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高校实施“轻体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轻体育”的概念、范畴、特性以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轻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轻体育"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出了高校开展"轻体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顺应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步伐,本文在分析"轻体育"内涵及健身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以及高校开展"轻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探讨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更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形式.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为终身体育的普及构筑起了坚实的依托.  相似文献   

4.
"轻体育"既健体又健心,"轻体育"新潮如果被引入体育课,驻足小学体育课,那么学生厌上体育的现象将被避免,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强身健体、乐于参与的乐园。本文简述"轻体育"为体育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和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5.
高亮  谢争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57-15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轻体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轻体育”的特点和健身作用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经验,提出“竞技体育”项目“轻体育”化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分析"轻体育"内涵,阐述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提出高等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应该在"轻体育"理念指导下,实现娱乐化、多样化和人性化。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以其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职业女性平时的锻炼是不够的,经过对持续参加“轻体育”锻炼的职业女性有关心肺功能和心理方面的测试,结果显示,长期的“轻体育”运动可使她们的心肺功能、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裴宏祥 《考试周刊》2013,(90):101-101
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轻体育”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理应进入中学体育课堂,成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轻体育”的内涵及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论述“轻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深入思考,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饮食、规律化的生活方式和具有健身效果的体育运动,轻体育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轻体育"是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形式,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武术散打教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它对简化武术散打中的动作和提高学生学习散打的兴趣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轻体育在高校武术散打中的重要意义和如何提高轻体育在高校武术散打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剑阳  吴国栋 《考试周刊》2008,(48):143-144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分析排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展露出来的"轻体育"特征。"轻体育"推动了排球运动更好地发展,排球运动也更好地诠释了"轻体育",有利于我们对排球以及经软化后衍生的项目在文化的内涵上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遏制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增强锻炼信心,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其终身体育提供能力储备,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因此,有必要把“轻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休闲体育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使学生全部参与进来,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8年,首批"00后"进入高校,恰逢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目标。如何针对"00后"学生特点,突破重技能、轻素质,重智育、轻体美劳育的弊端,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研究"00后"学生特点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五育"短板,从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推进"五个思政",实施素质学分制,"五育"环境营造等方面补齐高职学生"五育"短板,有效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小学生"重智育、轻体育,运动不足、体质下降"的问题,唐山市新学期在全省率先实施初中体育学分制,中考体育成绩将由初中三年成绩来确定,以此促进学生平时也要进行体育锻炼。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运动严重不足已成为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等规定形同虚设。现阶段,我省虽然实行了将体育成绩纳入中招考试范畴,但许多学生往往平时不运动、中考前几个  相似文献   

14.
健美操"轻体育"健身兴起,俱乐部迫切需求健美操教练员,高校健美操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实践实训教学,加强毕业生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监控和考核、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优秀的俱乐部健美操教练员。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育既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育心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修养和体育意志品质;启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高校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具备的条件是:要有崇高的兢业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思想工作能力;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只有在这几方面都做到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真正做到育体又育心。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由于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学生严重存在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农  相似文献   

17.
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用"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干部是高校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培养学生干部"用"与"育"两者的关系,分析在培养学生干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育人的重要性及对策,协调"用"与"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学校及家长"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加之体育教师教法陈旧,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身体素质则呈下降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不仅具有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而且还承担着学生的德育重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德育优势,遵循体育教学德育原则,科学选择体育教学的德育策略,实现"育体"与"育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尤其农村中小学生体质下降更为明显。这既是“重智育、轻体育”错误观念造成的,更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经费不足,体育设施太少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应根据其原因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改变错误观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大运动量、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添体育设施,以引导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身体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