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谦益《草堂诗笺》云:“作诗以论文,而题曰《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自况也。”这里说明了本诗所重在一“戏”字。又说明“戏”的缘故是“寓言以自况”。杨伦的《杜诗镜铨》又有进一步的说明:“庾信、四杰,特借作影子,非谓诗道以此为至也”。发明题中“戏”字,深入文人用心。 钱氏接着又引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锐:“然则当公之世,群儿之谤伤者,或不少矣。故借庾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在柳州作《柳州戏题》诗。诗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复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诗虽为戏题,却是有感而发,感慨深远。“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用《甘棠》一典,表示自己虽无显赫的功绩政德传于后世,却在柳州栽种大批柳树,实行了一些有利州民的政策,于戏谑中透露出贬谪后不甘消沉和奋发自勉的心情。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南黔南”条云:“先柳子厚在柳州,吕衡州嘲谑之曰:柳州柳刺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垮台以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新得到了贯彻。“清官”与清官戏这一禁区终于被冲破了,不仅得到毛主席、周总理赞扬的清官戏《十五贯》重上舞台,而且文艺界与史学界对“清官”与清官戏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清官”一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如《梁书》卷20《刘季连传》(《南史》卷13同)说他“早历清官”。他是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早历清官”也是在刘宋时期。  相似文献   

4.
影子戏原名皮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文艺形式。幼儿园里演的影子戏,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的内容通俗易懂,角色鲜明形象,演出简单易行而深受幼儿园师生的欢迎。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编演影子戏和制作角色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使影子戏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影子戏剧本可以从语常教材中选,也可根据教育需要进行编写。写时最好三、五个人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不要一个人冥思苦  相似文献   

5.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语文学习》第六期,第三十二页,把《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一句,释成“以戏,弄臣”,即“以(之)戏(于)弄臣”。与此同时,又把“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这一句中  相似文献   

7.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罢戏下”,近人或谓戏为戏水,戏下是戏水之下。这个解释,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戏在这里应该是军旗。《说文·十二卷下·戈部》:“戏,三军之偏也。”偏就是《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的偏,是战车的编制,杜预注引《司马法》曰:“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春秋时代是以车战为主的,所以偏是作战的主力。元帅将中军,车上有旗有鼓,是指挥作战的号令。如《左传·桓公五年》记郑庄公对抗周桓王的战役中,郑庄公将中军,在临战时,“命二拒(左军右军摆成的两个  相似文献   

8.
戏外戏     
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一堂堂课如同一幕幕戏。好多“戏”常常会因“导演”(教师)或“演员”(学生)的节外生枝而派生许多戏外戏,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值得探究,当然也会存在败笔。如果“导演”善于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或运用,定会丰富和深化“戏”的“灵魂”。举例为证:——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一千多年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郭绍虞先生的《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一书,比观众说,分类排比,详加按语,集其大成,诸家引用,多以此为准。马茂元先生作《论戏为六绝句》及《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论述了《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说它“是一篇杜甫的论诗之纲”。就《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加以推敲,自认为诸说皆有不当之处,略表已见,就正于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教材把“弄臣”注释为“皇帝狎近宠幸之臣”。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把“以戏弄臣”译成“在弄臣之间戏玩”。笔者认为这样注释和翻译似有不妥。其理由如次。首先,从词义上看。尽管“弄臣”在古代也是一个双音词,《辞源》对它解释是“为帝王所亲近狎玩之臣”,并以《史记·申屠嘉传》为例:“文帝度丞相已困(邓)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依此说,“戏/弄臣”是可以讲得通  相似文献   

11.
戏里戏外     
看了这个题目,你是否有些好奇,戏里戏外到底会发生些什么事呢?先说戏吧,那是一个小品,演员有陈云、叶利振、王麒皓,还有本姑娘我。小品的名字叫做《拜年》,我们是在教师节那天表演的,可喜的是收效还不错呢!好了,首先介绍戏里的一看号主角:王麒皓。此人心宽体胖,出了名的爱指手画脚。这不,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猫仔(叶利振),你有点表情好不好,四个人当中就你像块木头一样,好像在背书,哪像演小品?”唉,就他表演最积极,那动作、神态都像极了戏里的“老香水”,用我的台词就是:“高压锅煮鸭子——肉烂嘴不烂;老母猪戴口罩——还挺在乎那张老脸!”…  相似文献   

12.
钱热储和萧遥天的"外江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热储和萧遥天的粤东“外江戏”研究,是民国时期地方戏剧学术园地中的佼佼者,前者的《汉剧提纲》一书及其系列论文开启了“外江戏”研究之风气,而后者的“外江戏志”则是真正“学术自觉”意义上的第一部“外江戏简史”。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广东汉剧研究的基础,也代表着民国时期广东汉剧研究的学术高度。  相似文献   

13.
“你还唱吗?”这是老朋友见面常问我的话。我教了38年书,唱了45年戏。年轻时陪京剧票友万国权先生唱了10年;中年时和天津教师中的戏迷唱;就是“文革”中还带着学生彩唱《红灯记》及钢琴伴唱《红灯记》。从1986年起,我曾8次为天津电台《看词听唱》节目播讲名段赏析,边讲边唱。近来,我在自创的散文朗诵中加唱,美其名曰“散文说唱”形式新颖,演出火爆。戏中有书,书中有戏,我将教书与演戏相联系,优势互补,感觉较好。我讲课从不费力,因为有气托着呢!在教课文《社戏》中解“篙”一词,我一边做戏中的动作,一边唱戏,学…  相似文献   

14.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戏”演活课上得好不好和戏演得火不火十分雷同。上课犹如演戏。教师是演员,讲台是舞台,教材是剧本,学生是观众。如何把“戏”演活,让学生买你的帐,是我们刻意追求,不懈耕耘的奋斗目标。我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概念多,术语难懂,...  相似文献   

16.
清代“红楼戏”涉及晴雯形象塑造的共有7种,最重要的作者、作品有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万荣恩的《潇湘怨传奇》、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和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红楼戏”对晴雯形象的接受比较一致的是其情感基调,即“扬晴抑袭”,对晴雯抱有深深的同情。对晴雯形象的塑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宝玉的深情、火暴的性格、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江苏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多才多艺,书法绘画为人称道,文学作品体裁也广泛涉猎,诗歌、散文、随笔、小说精品迭出,他还编写了《裘盛戎》、《范进中举》等京剧剧本,还有不少人知道他主笔编写过现代京剧《沙家浜》。提到该剧,他说这出戏是“磨”出来的,如何“磨”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8.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何飞 《教育文化论坛》2014,6(4):130-134
傩堂戏是一种民俗戏剧。剧目《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并称为傩堂戏中的“三女戏”,是戏剧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剧目。傩堂“三女戏”是人们世俗生活的一种倾诉,或是描述世俗生活的情景,或是诉说世俗生活中的苦难,或是展示世俗生活的风俗习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内容贴近,再现了广大人民世俗生活境遇、婚姻家庭及社会思想观念等,对在困苦境遇之下的民众心理和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安顺地戏属于傩戏,这似乎是不可争议的定论,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1991年8月在安顺虹山宾馆召开的“中国军傩研讨会”上,湖南学者将安顺地戏与湘西傩堂戏类比,认为地戏不具备傩堂戏的诸多特点,因此认为地戏不属于傩戏。最近在《安顺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上,又读到了相同观点的文章。我认真研究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