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君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5):125-127
韩礼德和巴赫金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他们都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韩礼德对语境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语域理论,巴赫金注重的是交际的整体性,他的理论推动了动态语境和互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学者对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研究中,“翻译”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涉及到巴赫金谈翻译的研究十分少见。作者以巴赫金符号学观点为切入点,对他关于语言和文本的翻译的论述作一简略概括,并潜入巴赫金论点的背后揭示其关于可译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言的性质问题。他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他强调社会语境的作用。他的理论推动了对动态语境和互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聪 《中国教师》2023,(2):54-58
情境性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所具有的重要属性。深入理解和把握语言的情境性,即情境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所在。本文力求借助苏联语言学家巴赫金对于语言情境性问题的相关论述,阐明以下问题:巴赫金以真实、具体的交际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超语言学”思想是我们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一把“钥匙”;根据这一思想,语言情境将直接参与语言含义的塑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语言要素;这种语言情境不仅包括现实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一种文化的语境,即言语内在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5.
《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一书清晰体现了巴赫金文艺理论观点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的传承脉络。巴赫金在这部著作中集中批判了俄国形式主义否认文学对现实的评价关系、漠视文学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偏失。以此为鉴,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特征,把“有意义的结构”确定为文艺学的研究对象,着手构架自己的诗学理论框架。就此而言,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继承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正>语境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后来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它的意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的.语境主要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本文首先对元话语和语境进行概念界定,然后以欧亨利著名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进行分析,发现该语篇通过元话语对语境进行构建,达到了其特殊的艺术效果.同时,该研究可帮助我们今后对语篇的理解、创作与批评.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语言哲学从社会性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强调了言语的对话性和人因交往互动而存在。他的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启发作用。外语教学的课堂要注重学生和课文的对话、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语境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境研究的几种态势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观语境, 其研究呈现出几种重要态势, 即多元化、动态化与认知化。1 、多元化经历了一元化(上下文) 、二元化(语言语境、情景语境) 与三元化(语言语境、情景语境、知识语境) 的过程, 语境的多元化(或者说语境特征的细化) 有助于系统而详细地描述语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2 、动态化是指以动态的观点去分析与解释语境, 它反映了言语交际的实际, 也是当前的语境研究不同于传统语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认知语境不是指任何具体的语境, 而是具体语境的内在化、认知化, 人们在言语理解中所依赖的, 往往是这种认知语境。语境的虚拟化研究, 即视听意义上的动态语境的研究, 是一个很有潜势的课题, 但“语境学(contextology) ”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哲学、美学、诗学、语言学、符号学及人类学等学科均有重大建树。至今,人们对于巴赫金的学术特色仍然难以确定。从巴赫金的许多著作和大量论文看,他有意或无意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文学艺术的许多问题,这种情况是我们在研究巴赫金时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与多”的关系是理解巴赫金与圣经对话的关键。巴赫金对话哲学强调存在意义上的多元性,然而他对“多”的强调导致将其哲学观点移植到文艺学观点时发生错位,具体体现在其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上以及其狂欢理论缺乏史料支持的尴尬。圣经的宏观思想与微观文本皆具有鲜明对话性。然而其先天的信仰胎记导致它强调“一”而忽视“多”,具体表现为上帝在基督教传统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上帝形象在圣经文本中的绝对主人公地位。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圣经中的对话思想并非乌托邦式幻想,而是出于对普世的深沉关注而生发的可贵理想。  相似文献   

12.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是顺应论,他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人们顺应的意识程度不同而影响着语境和语言结构间关系的变化.本文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对重复展开研究,讨论了重复结构的类型及其语境顺应性.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使用重复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重复是为了进行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英语教学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和训练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本文从学生的英语作业分析了其错误存在的原因是由于语境的缺失,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境的创设以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修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M.M.Bakhtin)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对话理论,其主旨在于强调一种积极的、崇尚个性、注重平等参与的人文精神,对话思想贯穿于他的语言学和符号学思想。虽然巴赫金不是修辞学家,但他有关修辞学的陈述都倡导将修辞学解释为对话,从而确认了话语的各种形式。巴赫金的对话概念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修辞学传统,由此而形成的对话修辞学将巴赫金作品中和现代文化理论中所形成的新的概念应用于修辞学传统,给传统修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巴赫金的对话修辞学是一种检测我们与他人的观点以及检测我们自身的手段,尤其是对我们个体的和文化的差异的一种检测。从修辞学的视角来探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有助于对其理论能进一步加以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语言学文献中使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术语,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语境的研究开始于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伦敦学派,最早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i提出来的,30年代J.R.Firth通过吸收Saussure和Malinowski的观点,发展出了语境理论.随着语用学和语义学等语言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语境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语境理论对语用语义的研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与实践中更具有重要性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著作影响深远,他所提出的话语对话性至今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言景观的研究逐渐深入到网络空间,对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的研究成为语言景观研究的新兴领域。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框架,以中国日报网站英文版栏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读者间呈现的对话性,使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视角得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语境密不可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十分重要.语境的设计编排在结构上应该是有层次性的,成功的语境应包含导入语境、提供语境、开放语境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米哈伊尔·巴赫金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之一,其学说影响之深远,为世人所共识。纵观巴赫金一生的思想活动,有一条线索始终贯穿于他的文艺思想、文化理论和诗学理论之中,这就是他的语言学研究。巴赫金的语言学观主要表现为他的超语言学理论,注重从对话关系构成的言语环境中展开对语言问题的探讨,其中涉及语言与意识形态问题,语言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以及话语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0.
从信息传递理论看,语言信息传递受到语境的影响,因此教育的信息传递就需要考虑语境的作用,而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德育也有必要充分考虑语境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语境将有助于德育效果的发挥和提高。关子德育语境的含义。目前对德育语境的理解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德育语境是指德育的语言环境,即德育的现实情景,具体表现为德育所涉及的一定的具体场合,如社会环境、德育语言、时间地点,这一观点主要从德育语境的客观环境因素的角度予以阐述。第二种意见指出,德育语境是指德育的言语环境,即德育的行为特点,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