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法律职业精英化成为迫切的司法需求,司法考试制度应运而生。作为一项从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制度为司法系统筛选专业人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法律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提出现有司法考试制度改革的呼声随之越来越高。本文试图从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律职业精英教育的关系出发,提出推进司法考试制度和法律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无疑是选拔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的首要通道和门槛,然而现行司法考试制度存在着种种的不完善导致选拔和实践严重脱节。正因为如此,通过对西方司法考试制度的研究十分必要,以求改革我国司法考试制度,建立和健全司法考试命题技术。  相似文献   

3.
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是关乎法治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但现实中二者时常相互脱离。因此,必须大力改革法律教育,以期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即以法律硕士教育为主渠道,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方法,以法律职业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为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我国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规范司法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融为一体,使法律硕士制度真正成为高级法律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制度,也就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获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入学考试) 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法律硕士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以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选拔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为己任,作为一项制度,其设立以2001年《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的修改为标志。自2002年以来,迄今共进行了四次考试,累计有88万余人报名参加,其中98000余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吹响了走向法治之路的号角,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是一国法治实现的标志之一,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并不仅仅是法律职业群体的聚合,而是否具有法律精神内涵是判断社会中是否出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关键标准。因此,法律信仰的培育对于法律共同体的构建,对于依法治国伟大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精神价值。本文从考察我国法律职业群体的法律信仰现状,以说明法律信仰的培育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考试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不仅为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的“以法治国”方略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障,而且也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这一背景入手,探讨了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尤其是青海法学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利弊,力图进一步在完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基础上以适应统一司法考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司法考试是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职业的契合点,但是司法考试对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与司法考试衔接,改变教学理念,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司法考试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做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本科教学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举足轻重,要努力促进"重实体、轻程序"落后观念的转变,要为法律职业共同体输送优秀人才夯实基础。为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刑事诉讼本科教学应当做到对选用教材利用能进能出,对司法考试内容的讲授精益求精,对课程的设置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法律职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现阶段基本形成了法律职业阶层,但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与现代法治要求相契合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已成为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关键。我们需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着重从制度建设、思想观念培养等方面着手,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专业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突出技能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到构建实务型课程体系,通过学生培养到兼顾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和初次就业对口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法治改革进程的发展,法律职业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法律职业及其共同体的参与和努力推进司法改革、实现法制现代化,已成为法律界的基本共识。法律共同体是在对于法律事业团体性的研究中,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家等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群体成员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疆域的法律事业共同体、解释共同体以及协作共同体。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同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成人法学教育中倡导法律职业伦理关怀,有利于提高法律人的道德伦理自决能力,保障现代法治的良性运行。法律职业伦理关怀不同于普通的伦理关怀,它基于法律职业的特殊性而具有其应然内容。通过重构成人法学教育理念,改革成人法学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实现成人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伦理关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否深刻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从历史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的法学教育发挥着桥梁、导向和检验功能。从现实看,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究其原因,既有法学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司法考试制度的缺陷。未来应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为契机,从推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和完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两个方面着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互衔接、彼此互动,进而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完善法定竞业禁止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业禁止有二种形式:一是法定竞业禁止,另一是约定竞业禁止。本探讨的仅限于法定竞业禁止,即当事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并于法定竞业禁止在我国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均有相应规定,但立法于粗,可操作性不强。本有我对性地从法定竞业禁止的主体、客体及法律责任方面提出了加以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统一司法考试作为连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纽带,对中国现行的法学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它架起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桥梁,改变了长期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现象。它不仅是司法和法律服务走向专业化的第一步,也是法学教育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分离,阻碍了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本文认为,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学教育理念是法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法律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是法学教育得以发展的内驱动力,对法律职业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学教育分类型、分层次进行教育,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依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培养各类法律人才。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法律职业改革的趋势和需要,高职高专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转换。要在继续提高传统法学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重新确定高职高专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的方式与途径,着力探索和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符合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古瑞华 《高教论坛》2011,(1):35-37,102
我国高等法科学生的司法职业伦理呈现去意识形态化、去道德化、去信仰化等趋势,究其缘由,表面上与我国高等教育司法伦理教育观念的淡薄和教育的缺失有关,而根本上缘于高等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技术化倾向。为提升我国司法队伍整体的职业伦理素质,高等学校司法职业伦理教育应纠正错误的人才培养观,寻求制度层面的路径,并将学校教育与执业教育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20.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